蛇崇拜的文化残留

五、蛇崇拜的文化残留

出于对蛇的恐惧和崇敬,吴越先民从远古时期就有崇敬蛇类的文化传统,且延续至今。时至今日,在吴越地区还能看见当地百姓所建的蛇王庙。每年的农历四月十一,在苏州古城内,人们就会搭出一座蛇王庙用来祭祀蛇神,因为据说每年的四月十二是蛇王阿爹的生日。与往年一样,苏州城内的许多居民会纷纷来到蛇王庙烧香祭拜,并会举办打连厢、挑花篮等一些取悦蛇王的民俗活动。钱思元在《吴门补乘·祠庙补》里曾有这样的记载:“蛇王庙,在娄门内……前殿塑蛇将军,特假蛇耳。”[72]《清嘉录·蛇王生日》里也这么说:“(四月)十二日为蛇王生日,进香者骈集于娄门内之庙,焚香乞符。归黏户牖,能远毒蛇。”[73]据说当年蛇王庙香火颇盛,香客络绎不绝。吴地蛇神庙或蛇王庙内,常塑有手持巨蛇的神像,苏州民间称其为“蛇神菩萨”或“蛇王阿爹”。而蛇王庙最早是在苏州城东护城河外,明末钱希言《狯园》中有载:“蛇王庙,在娄门外葑门,捕蛙者祭献其中。庙旋废,不知何年重建于娄门内,祭赛者不独捕蛙船矣”。[74]也就是说,在明朝以前,苏州祭拜蛇神的蛇王庙是在城外的,而最初的供奉者,大多是苏州城东郊、葑门外一带以捕蛙为生的人,因为捕蛙是从蛇王嘴中夺食,所以要跟蛇王说明,以祈求蛇王不要降罪,可见当时蛇在当地人民心中依然是具有神灵的意味。最初的蛇王庙应该就在田头河边,且矮小简陋,不知什么原因后来被毁了,并且在重建时,迁到了娄门内。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重修,并且规模远胜过以往,据《平江区志·宗教》记载,“正殿楹柱间,满布大小塑蛇,形态不一”。[75]新建的蛇王庙,信奉之人不仅仅是捕蛙者,信徒越来越多。蛇王阿爹生日这一天,苏州人要为蛇王阿爹举行庙会,一是去烧香祭拜蛇王阿爹,二是要讨得一张符箓回来,回家后贴在大门上或窗户上,用来趋避蛇害。吴越地区是水乡,且植被茂密,到处都可能有蛇栖息,在家中发现蛇也是司空见惯的事。防止被蛇咬伤,甚至是过去吴越人必须要注意的一件事。旧时苏州有儿歌道:“麻子麻,采枇杷,枇杷树上有条蛇,吓得麻子顶倒爬。”可见此地蛇类之多,畏者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