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时期艺术家的社会地位及其形成原因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古希腊时期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与雕刻家均未获得与其艺术成就相等同的社会地位与社会尊重。古希腊时期,人们享受着艺术品,却极为蔑视创作者,“这就好比带给我们欢娱的香料和染料,而制造者都是没有教养的下等人”[1]。也正是这种心理,虽然当时所有的人都在欣赏艺术,却没有人愿意成为艺术家,因为即使像菲狄亚斯(Pheidias)或阿佩莱斯(Apelles)那样创作出伟大的艺术作品,人们也依然会认为他不过是一个手艺人、一个工匠。
对于造成古希腊时期美术行业地位低下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首先,绘画尤其雕刻是一项需要付出艰巨的体力劳动的工作,在古希腊以奴隶制为基础的社会中,体力劳动是由奴隶完成的,因此,画家和雕刻家的地位并不比奴隶高多少。而由于雕刻家的劳动强度更大,其社会地位比画家还要低。
其次是古典哲学对人们观念的影响,古希腊的哲学家们从未将绘画划入包括诗歌、音乐在内的文化艺术的范畴。对美术而言,逼真生动地描绘和表现自然是从古至今的画家们所致力追求的。文艺复兴时期,阿尔贝蒂(Leon Battista Alberti)、瓦萨里(Giorgio Vasari)等人提出的“模仿自然”的观点是其艺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自然的猿猴”[2]是对画家的高度赞赏。我国画论中亦有“观画之术,唯逼真而已,得真之全者绝也,得多者上也,非真即下矣”[3]的论述,然而,正是美术的这种特性成为被古希腊哲学家们轻视的根源,对于哲学家来说,重复和再现自然几乎是件毫无意义的事。苏格拉底认为绘画不能像诗歌那样描写人的灵魂,因为绘画不能“描绘这种既不可度量,又没有色彩……而且还完全看不见的东西”[4]。柏拉图在关于神圣灵感的论述中,提及了诗人和音乐家,但并未涉及画家和雕刻家。他认为绘画无法传达神性的精神,这是由于绘画是对物质世界表面的一种模仿,而这种模仿所展现的仅仅是事物的一小部分。[5]亚里士多德尽管在他重要的诗论中流露出一些关于美术的痕迹,但并未展开真正意义上的探讨,他也没有给予绘画与音乐、诗歌同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