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社会地位状况

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社会地位状况

类似的观念甚至到了文艺复兴盛期还依然存在,这时美术行业的地位仍然低下,虽然绘画的高贵性以及画家们的独特个性已经逐渐为世人所关注,并且,其中少数画家也获得了经济或社会上的成功,但这还不能被认为是新时代的征兆。根据传记作家孔迪维(Condivi)的记载,当年轻的米开朗琪罗决心献身艺术时,遭到其家人极力的阻挠,米开朗琪罗的启蒙老师、画家古拉纳奇(Granacci)费尽心思也无法使米开朗琪罗的父亲相信雕刻家有别于石匠,事情最终还是由于“豪华者”洛伦佐·德·美迪奇(Lorenzo de'Medici)的亲自出面才得以解决。而文艺复兴时期有权势的赞助人并非都持有洛伦佐的态度,例如教皇庇护二世的御用雕刻家乔万尼·德·瓦雷泽(Giovanni d'Andrea di Varese)便是同缝纫工、厨师、门卫、马夫、清洁工、园丁、运水工等一起用餐。

15世纪初,尽管对绘画以及艺术家的评价有所提高,但那些体面的市民们依然不愿自家子弟选择美术作为职业,因而,除了阿尔贝蒂、布鲁内莱斯基(Fillipo Brunelleschi)、达·芬奇等少数几人,很难在15世纪找到上等阶层家庭出身的艺术家,这一点连最进步的艺术中心地佛罗伦萨也不例外。通常情况下,父亲如果从事了美术职业,儿子们便会在其父的作坊中工作,并成为作坊的继承人,这与中世纪时期的手工作坊相同。美术作坊在世袭中延续,常可达数代以上。洛伦佐·吉贝尔蒂(Lorenzo Ghiberti)家族有五代人成为金匠和雕刻家,罗比阿(Robbia)家族三代人的作坊延续了几乎150年。

在法国宫廷,画家的地位也仅仅比马夫和厨师略高,直到16世纪,画家才上升至“贴身侍从”。这一称呼为诗人、音乐家、巫师所共有,地位低于军人、神职人员、书记员等。随着社会的进步,艺术家的地位有了明显的转变,但就地域的差异这种转变的进度和程度也各不相同。如日后将取代意大利成为绘画艺术中心的法国,甚至到了十七八世纪,中产阶级家庭仍然会出现类似米开朗琪罗家族的反应,他们同样不希望自家子弟学习美术,并认为这是一项卑下的职业。狄德罗(Diderot)曾说,在这种恶毒的风气下,“只有几乎没有生计、走投无路的穷苦公民,才肯让他们的子女执起画笔”[6],因此,“我们最伟大的艺术家便出身于最寒微的家庭”,因为所有的父母“有理由不肯让儿子选择一门会使他们沦于饥寒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