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湘地区战国楚墓中的鹿角造型初探

鄂湘地区战国楚墓中的鹿角造型初探

袁明洁

随着战国楚墓发掘数量的不断增加,神秘诡谲的楚文化逐渐被更多的人深入认识。作为楚墓中最具特色之一的随葬品——鹿角,频频出现在大中型楚墓中。这些鹿角多为真鹿角,榫卯安装在多种不同器物上或单独出现,其独特的造型艺术和不确定的文化内涵激起了笔者的研究兴趣。

目前,学术界对楚墓中鹿角造型的研究多停留在楚式“镇墓兽”这一单一器物上,关注的重点也集中在对楚式“镇墓兽”形制的演变和其整体意象的探讨上,极少涉及鹿角。即便有的学者论及鹿角的相关问题,也多借助楚式“镇墓兽”或“虎座飞鸟”的整体意象进行阐释,对鹿角的研究倾向于前两者器物的研究,往往对鹿角只是顺带一提。由于研究对象依附于楚式“镇墓兽”等其他器物,所得出的观点故也集中在“镇墓辟邪”论和“引魂升天”论上。虽然鹿角主要出现在楚式“镇墓兽”的头部,但也不能忽略其他器物上的鹿角,如虎座飞鸟、漆鹿等,否则会给研究带来一定的局限性。

湖北曾经是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湖南是楚文化的主要辐射范围,楚国800年历史,大部分是在这里展开。湖北、湖南两地已发掘大小楚墓不下万座,其中湖北约占一半以上,数量之大令人惊叹。然楚墓虽多,但并非所有墓葬发掘后都发表有较详细的材料,大多数只发表了简讯。因内容不详无法对所有已发掘的墓葬的随葬出土物据以综合研究。

下文所统计整理的楚墓,皆来源于已公开发表的考古报告、简报或者出版物。对于一些年代久远的报告,有的因当时记录体例不规范致使有的内容缺失不详,也有的因出版发行较少难以查找,以致整理的鹿角及相关造型的出土物概况难免有所遗漏。故仅在笔者能力范围内,依据已发表的考古报告及汇编书籍对楚墓中出土含鹿角造型的器物进行分类整理,并整合前人对鹿角造型的功用与精神象征含义的认识,以期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对楚墓中的鹿角造型和楚文化精神内涵的整体的深入研究,能够对楚史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