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轮远航出够了风头

巨轮远航出够了风头

大海广袤,大洋浩渺。

“‘长城’号出海远航,在世界上真是出够了风头!”驾驭这条船的船长芦雄先生,在世界三大洋航行52000海里,货轮返回香港后,他深情地凝望着飘拂在“长城”号船桅上的万国旗,接受了众多前来迎接“长城”号返航的记者们采访。

“我可以简要地告诉大家,这条船在大洋上经历了各种恶劣条件的考验,也接受了世界上各种复杂环境的检验,是一条世界一流的船舶!我们能拥有这条船,倍感荣幸;中国人能造出这样的好船,我也为之感到自豪!”芦雄船长感慨地告诉大家,“在世界的多条航线和各大港口,我们的船都得到同行们的羡慕和称赞!”

1982年1月4日,正如孙文学向包玉星承诺的那样,“长城”号如期在大连向联成航运公司交船。随即,这条船就进行了远航。

10个多月来,“长城”号满载货物,沐着风雨,迎着巨浪,横渡了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顺利通过了著称世界的巴拿马运河、美国大湖区、苏伊士运河及地中海、红海,先后停泊于美、日、澳、埃及等9个国家29个国际商埠。在长达300多天漫长复杂的航行中,“长城”号经历了无数次重大的考验。

在离开大连经日本驶往美国途中,“长城”号在太平洋上遭遇了罕见的风暴。狂风怒吼,巨浪滔天,把船员们从床铺上颠滚落舱,水瓶、茶具等没有固定的东西全都跌落在甲板上。

在巨大的风浪中,船已摇晃倾斜到45度,船长紧急要求各舱向他报告情况。轮机长向他报告:“机械运行全部正常!”大副向他报告:“操纵性能良好,全部仪器仪表工作正常!”附近海域没有港口可以停靠,轮船只得继续在风浪中前行。在连续航行了6天6夜之后,当船安全抵达洛杉矶后,船长芦雄与大连造船厂随船“保证工程师”陈德潜赶紧检查船体结构,只见上万米的焊缝无一破裂,船体油漆不但未见剥落,而且还崭新如初。

船到休斯敦,船东包玉星专程飞到那里,向全体船员和随船“保证工程师”表示祝贺和慰问,并在休斯敦举行了盛大酒会,庆祝“长城”号首航成功。出席酒会的有美国航运界、造船界、金融界等各界人士,他们参观完“长城”号后,一致对这条船给予了好评。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包玉星上台致祝酒词,他欣喜地讲道:“‘长城’号的首次远航,就经受了太平洋飓风恶浪的考验。作为一名船东,对于新加入自己船队的优良船只,都会产生一种母亲见到健壮婴儿那样满意的心情。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为自己的祖国造船业发展感到自豪和骄傲!”

随即,包玉星于3月20日飞抵大连,匆匆吃过午饭后,立即就赶往大连造船厂,登上停泊在码头的“长城”号的姐妹船“望远”号,他视察了从机舱到驾驶台、船长室的每一个关键部位,和已登船的船长、技术人员、水手们见了面,并仔细询问了船上设备设施调试的情况。他同样对“望远”号的建造质量表示了极大的满意,并赞扬了大连造船厂领导信守合同;还对技术人员和工人们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风雨过后,天高云淡。

随着一声笛鸣,远在休斯敦的“长城”号随即再次起航,驶入美国大湖区。美国大湖区的5个大湖,有15道船闸。这条长近200米、宽20多米的巨轮,在进入湖区通过船闸时,当地港务监督人员说:2.7万吨的巨轮驶过5大湖,在他们那里还是史无前例第一回!轮船进闸后,船身与两侧闸壁必须保持1米左右的距离,而且操纵要绝对平衡稳定。所以指挥过闸的人要十分小心,船也要操纵得十分谨慎。

“长城”号不负众望。在船长亲自操纵下,竟然在狭窄的闸壁间轻松自如,顺利地过了一道又一道的船闸。连美国的领水员也不得不赞叹道:“这艘船船型设计先进,操纵性能优良。”原估计需要7天时间,船才能通过15道大闸;而实际却只用了2天时间,令当地港务监督人员和船员们大感意外!

巨型的“长城”号过闸那天,吸引了许多当地的土著居民和旅游者前来看稀奇。当巨轮平稳顺利通过闸门时,围观的居民和旅游者竟然敲着牛皮鼓和铁皮桶,热烈欢呼起来!欢呼他们的大湖区从此可以行驶如此巨大的轮船!驾驭这艘巨轮的船长和船员们也感到很兴奋,纷纷向随船“保证工程师”陈德潜祝贺:“你们建造的 ‘长城’号,不但船体和设备质量好,而且操纵系统也是世界一流的!”

“长城”号用如此短的时间就通过5大湖区,一路上总有港监和同行不断来打听船长芦雄和船员们:“这样优良漂亮的船在哪里建造的?”船长和船员们无不自豪地告诉他们:“这条船是由中国大连造船厂建造!”

“什么,中国大连?”这个地名从美国一直传播到澳大利亚。

“长城”号驶出美国大湖区后,又经过一段时间的航行,进入印度洋,开始穿越赤道。穿越赤道时,正赶上印度洋西南风尾季。这里的气候异常炎热,室外温度高达42°C以上,但舱内温度一直保持在22°C以下。厨房、寝室、俱乐部的温度和湿度非常宜人,恍若是凉爽舒适的春季。就在这热带大洋上,船上的空调、冷风设备经过长达几十天的连续运转,同样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到了9月中旬,“长城”号驶向澳大利亚。当地规定,进入澳港的所有船舶,除按国际常规项目进行船检外,还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附加项目。先前,船东包玉星曾从其他国家购进同样一艘2.7万吨货船,但到达澳港后只因卸货梯不符合当地规定,被迫在澳港滞留了整整7天。直到按当地规定改好了货梯才允许卸货。这次,香港联成航运公司早有准备,“长城”号刚到澳港,他们就特请国际权威机构英劳氏船级社驻当地的验船师登船,对主机、辅机、发电、通讯、船体等一一进行检验,有的机械设备还拆卸解体检查。

经过这些权威人士严格的检查,最后他们作出以下检验结论:“‘长城’号虽经9个多月的航行,主要机件、船体完好如初;此船设备设施安装精细、结构结实、制造精良!”

在踏上归程时,到达马来西亚海城,通过船上的电讯,随船的“保证工程师”陈德潜联系上了“长城”号姐妹船“望远”号上的“保证工程师”陈汉民——“望远”号是1982年3月15日从中国黄海北部起航的,此时正航行在西非海域。两位工程师互通了各自船舶的航行情况,并互致了问候和祝贺。

陈德潜从与陈汉民的通讯中得知,“望远”号下水后,在试航第一天,主机、辅机运行良好,组合电台、气象传真等都一次交验成功,各项技术指标和“长城”号一样,完全达到和超过设计规范,完全符合英劳氏船级社全部标准。

“望远”号在试航时,遭遇了鹅毛大雪,风力达到了七八级,海面上巨浪滔天,但船照常顶着风雪正常航行。这条船是大连造船厂按劳氏规范建造的第二条出口船,所以某些方面又比“长城”号有新的改进,整个船体外形更加光洁,舾装更加美观,房间装潢更加漂亮,连地板和天花板都很讲究。前来接船的船长高兴地说:“这是迄今为止我接的第7条船。前6条是由几个不同的国家建造的,但这条船是我接的船中最美观、最漂亮、操纵最平稳的一条船!”

“望远”号交船时,当验船师和船东代表来到主机操纵室,按设计要求,1瓶压缩空气只要供主机启动6次,就算达到标准;可试验结果,1瓶气启动主机却达到了20多次,大大超出了预定指标。各项技术指标测试的结果,“望远”号同样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旭日初升,浪静风平。

此时,“长城”号正潇洒地行驶在归国途中,“望远”号也浪漫地行进在浩瀚的大西洋。她们“两姐妹”虽然只能隔洋相望,但通过电波,传递着相互思念和祝贺——总有一天,这“两姐妹”还会相聚的。到那时,再互诉衷肠吧!

不管是“长城”号也好,还是“望远”号也罢,在世界的各大港口,以及回到香港,都引来无数人群参观。好多外国船东和船长登上船,他们惊讶地巡视着各个舱室,羡慕地抚摸着光洁的船体和晶莹的仪器仪表,发出由衷的赞叹——正如六机部生产局长王荣生对柴树藩部长所言:这第一条船造好了,在世界的大洋中,就是一块流动的广告牌!

“长城”号顺利返航,停泊于维多利亚港湾。

1982年4月1日,船东包玉星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答谢宴会。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中华全国工商联主席胡子昂、天津市副市长王光英,以及六机部柴树藩、安志文、张有萱、刘清等出席了宴会。

“对 ‘长城’号和 ‘望远’号两条船,我们都非常满意!‘长城’号首航成功,‘望远’号试航成功,这两条船完全符合国际造船先进标准!”宴会上,船东包玉星满面喜色、情绪盎然地讲了话,“我个人以及香港联成航运公司,为中国造船业如此迅猛的发展,感到由衷的喜悦,我们为自己的祖国感到无比的骄傲!我深信,中国的造船事业的前景无比广阔!她将向世界证明,中国在世界造船史上曾经是最优秀的国家;而现在和将来的事实将证明,她依然会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造船国家!……”

整个宴会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