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斯敦法庭的索赔案

休斯敦法庭的索赔案

传真。

一份加急传真来自美国东海岸的休斯敦。

办公室秘书匆匆地把这份传真送给了厂长梁浩新。梁浩新把这份传真急急浏览了一遍,立即皱起了眉头。传真是挪威船东威斯·肯得斯发来的。上面言语之激烈,措辞之强硬,这在梁浩新与众多的外商交往中还是少见的:

中国大连造船新厂并梁浩新先生:

我们抑制着愤怒的心情,不安地告诉你们:我们在贵厂订造的“维诺米·爱拉”号油轮,仅仅只经过两个航次,在第三个航次到达休斯敦港时,你们建造的船舶几个大油舱抽油管和抽油管支架全部断裂!致使舱内的油无法抽出。目前已在港口滞留一周。我方已造成经济损失达75万美元;而且每滞留1天,将被罚款4.8万美元。

由于你们的建造质量低劣,酿成这次重大事故。这在船舶建造中,也是罕见的。由此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按国际惯例和合同规定,应由贵厂全部承担!对贵厂这种不负责任的合作态度,我们表示深深的遗憾!并盼你们立即派员对赔偿和修复事宜来休斯敦磋商,以避免更大的赔偿和损失。届时,我们将直诉国际法庭解决。

……

“维诺米·爱拉”号油轮是大连造船新厂成立后承造的第一艘出口船。这艘载重量9.6万吨的成品油轮,由厂家与船东共同设计。建造完毕后,经船东和验船师严格按设计要求验收。挪威船东接船后,转卖给了意大利一家航运公司。由于双壳油船当时稀少,挪威船东还从中赚了一大笔钱。据说两个航次下来,质量还是不错的,为什么在第三个航次中会发生这样严重的事故呢?

“按说,这样的事故是不会发生的。”主管这条船建造的副厂长王根生看完这份传真,他仔细回忆了建造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肯定地说,“如果是我们建造质量有问题,那在第一、二个航次中就会反映出来,为什么问题会在第三个航次中出现呢?我估计他们使用过程中有问题。”

“我同意王厂长的分析。”这条船的总设计师沈闻孙说,“我们设计建造这种油轮,虽然是新厂建造的第一条;但在老厂,我们也干过几条,应该说我们的质量是过关的。何况,抽油管径有450mm,没有相当大的力量是绝不会断裂的。”

“这是一件大事。我的想法是——”梁浩新说,“这件事由王根生同志负责,老沈协助,迅速弄清情况。如果确实是我们建造过程中的质量问题,那当然无话可说;如果是他们使用中的问题,就是上法庭,我们也奉陪到底!”

从厂长梁浩新的办公室出来,王根生想起一件事:

在此之前,他们也曾经接到挪威一家公司的来电,称给他们建造的油船油漆不过关,有一个压载舱油漆全部脱落,油漆脱落后一个舱里全部长满铁锈,也要求大连造船厂进行经济赔偿。当时工厂的分析是:如果是我们油漆工艺不过关,那应该是每个舱都有问题,不会单独出现在一个舱,问题可能在进口的油漆质量上。待通知国外的油漆服务商前去一查验,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其原因是,这个压载舱不知什么时候掉进了一颗大的螺丝,这个螺丝在舱里滚来滚去,将铁锈涂满了这个舱室,待服务商用抹布将铁锈一擦,整个船舱里的油漆光洁如新!于是,这家公司的老板在事实面前,不得不对生产厂家和油漆商表示歉意,并支付服务商的服务费用。

外国船东先声夺人,恶人先告状,虚张声势,动不动就要求赔偿的事,这在和他们打交道的过程中,是经常都有的事。

根据梁厂长要求,首先是迅速弄清情况。

随即,大连造船新厂和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驻休斯敦办事处常驻代表取得了联系,他们全权委托驻美代表为代理人,前往意大利人使用的船上现场勘查。

根据我方驻美代表反映的情况,工厂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事故分析,然后将我们分析的结果电告休斯敦办事处。我方驻美代表几次前往现场勘查,根据工厂要求,发回了事故现场照片和几个航次的运载、装卸情况,以及在航行中的气候情况等原始资料。

材料全部到齐,梁浩新、王根生、沈闻孙等人组织人员再次作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此次“维诺米·爱拉”号发生油舱抽油管和油管支架全部断裂事故,责任全在油轮的使用者!原来,“维诺米·爱拉”号在第三个航次中,在印度洋的台风中航行了3天3夜,巨大的风浪引起油轮的强烈颠簸,以致使全船的船员大部分在颠簸的船上躺了下来。油船在这巨大风浪中,船体、主机、辅机、通讯等全部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可为什么油舱的抽油管道和支架全部断裂了呢?而且严重得连油管支架座都连根拔起呢?这是使用者严重违反“油舱必须满舱,严禁半载航行”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而造成的。

这次“维诺米·爱拉”号运载航行,由于货源问题,几个油舱都是半载。在印度洋猛烈的风暴中,油舱的油在空旷的舱室中强烈对撞,造成强大的冲击力,打断了油管座子。所以,责任应全归使用者!而挪威方面不经过详细调查勘验,张口就向中国索赔,是毫无道理的。

所有的证据确凿,分析的结果言之有理,我们同时也提请美国ABS船级社在诉讼中当公证人。当挪威船东赶到休斯敦,面对事故的现场和我方驻美代表提供的证据,他阴沉着脸,再也无话可说了。

75万美元以及更多的罚款索赔案,至此与中国大连造船新厂完全无关。据说,挪威方面与意大利船东为此又诉诸法律,整整扯了3个月的皮。至于扯皮的结果如何,中国方面的人也懒得去打听了。

“这些年,我们在和外商打交道的过程中,很少吃亏的原因:一是严格按照合同规定保证质量保证工期,只有这样你说话才有力量;二是要自信,不能让外国人一咋呼,自己就没有了主张。外国人胡搅蛮缠的也不乏其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据理力争!”采访王根生时,他已是大连船舶公司副总经理。他对作者说,“我看报纸上有的人和外国人一打交道,好像他们就要高明几分,自己似乎就矮了半寸,这其实有点可悲!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