驶向安特卫普的巨轮
比利时是个美丽的国家。
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是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
1991年8月31日,比利时考贝尔·福莱特公司总部办公室的灯彻夜未灭。中国大连造船新厂为考贝尔·福莱特公司和埃克斯玛古斯各造1艘15万吨散货轮的最后一轮谈判正在紧张进行。
这次谈判的时间很长。双方都持极其谨慎的态度,生怕稍有不慎,使自己蒙受经济损失不说,还让自己骑虎难下、进退两难。
这两条15万吨的散装货船的难度,双方心里都很明白。在此之前,世界上按传统标准和工艺制造的这种载重量为15万吨、适应于无限服务航区的“凯普萨依斯”型货轮接连出现严重的海损事故,发生了好几起沉没和断裂事件。所以一些世界权威的造船厂,都不敢轻易承接。鉴于此,比利时这两家公司急于寻找一家合适的船厂,制造性能和质量最先进的“凯普萨依斯”型货轮。
考贝尔·福莱特公司曾经在大连造船新厂建造过7000吨滚装船,对大连造船业的设计、建造能力有所了解。特别是大连造船新厂已有过建造11.8万吨大型油轮的经验,且由他们建造的“大连型”双壳油船,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考贝尔·福莱特公司曾专门组织过考察。所以,他们曾在深圳、北京、大连等地同大连造船新厂进行了多次谈判和接触。
谈判尽管进行得很艰苦,但双方的意向都很明确,就在这天晚上,双方都在合同上签了字。
“为衷心地祝愿中国大连,能建好这两艘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船舶!”考贝尔·福莱特公司的董事长卡米·西格龙先生微笑着举起酒杯,“到船下水时,我一定到中国大连,为你们的成功干杯!”
“谢谢西格龙先生的信任。届时,我们一定会交给您一艘完美的货船!”
世界船舶订造的消息,每天都在飞速向世界各地传播。大连造船新厂一次就承接两艘比利时15万吨货船的消息,在国际造船界引起不小的轰动。特别是这个厂敢于承接别人不敢承接的“凯普萨依斯”型货轮,更向世界展现了这个厂的勇气和实力。
考贝尔·福莱特公司在大连建造的这艘船,被命名为“萨玛琳达”号,长达270米,是当时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最大船舶。
由于货轮结构复杂,要求强度很高,船东对整条船的质量标准比过去的出口船提高了50%。过去干出口船焊缝的检测长度是10%,现在是30%,关键部位是100%。过去船东对各道工序的检验只注重关键部位,现在连边角旮旯都不放过。如果是人不能进去的地方,就用X光检验。过去没听说过的,现在必须做到;过去认为是合理的,现在被认为不合理,而且必须改进。
有着丰富经验的海格尔先生,担任了船东驻厂经理,这是一个铁面无私、心细如发的建造师。
尽管从20世纪80年代初,大连造船新厂就按国际标准,先后为美国、德国、挪威、瑞典、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船东,建造过海上石油平台、穿梭油轮、成品化学品油轮、滚装船和散货轮等高水平的产品,但这两条船建造的难度简直是史无前例!
工厂传统的操作方法被打破了,该船船板全部要用国际最高等级的材料。这样,常用的焊接方法明显不能适应。按过去的程序,工厂加工完一道工序报质检处,再由质检处通知船东来验收。现在不同了,工人们为了赢得时间,他们干完活主动找到船东,如有问题,马上返工。
尽管道道工序都有船东代表验收,可海格尔先生还是不放心。所以在进行船体涂装时,海格尔非要涂装公司经理写“质量保证书”。涂装公司经理不得不每干完一个船舱,便携1份“质量保证书”。这样的“保证书”,一写就是15份。最后还是提供油漆的挪威服务商出面解除了海格尔的疑惑。现场试验和检验结果表明:这条船的油漆质量不仅达到,而且超过了国际标准。
“萨玛琳达”号下水前,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总工程师张广钦仔细考察了这条船,他从船头走到船艉,从机舱走到货舱,末了他感慨地说道:“看来,建造1艘15万吨的船,绝不是造1艘10万吨的船,再加上5万吨的概念,其难度要大得多!大连造船新厂能把这条船干得如此漂亮,实在不容易!”
“萨玛琳达”号就要下水了,海格尔先生终于松了口气。他那紧绷的脸上终于有了可亲的笑容。他在船上走着走着,不时停下来向工人们微笑着点头,主动向工人们递上烟卷。面对一件像巨型艺术品一样的“萨玛琳达”号,他终于竖起了大拇指连连说道:“这是新一代好望角型散货船,达到了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它的建造成功,说明中国完全有水平、有能力建造世界一流的船舶!”
鲜花、彩球、飘带、翔鸽、掌声、乐声,簇拥着“萨玛琳达”号。
1993年8月20日,在灿烂的阳光下,“萨玛琳达”号命名和下水典礼开始。比利时考贝尔·福莱特公司董事长卡米·西格龙先生没有食言,他专程来到大连,并高兴地在典礼上讲话。他说:“‘萨玛琳达’号下水,再次证明了中国具备跻身于世界造船前列和建造复杂船舶的实力!”挪威船级社代表格瑞斯德先生说:“这条船下水,为中国和大连船舶建造事业树起了新的里程碑!”
“砰”的一声巨响,在四溢的酒香和欢快的鼓乐声中,“萨玛琳达”号徐徐滑下船台,融入湛蓝的大海……
“几年来,大连造船新厂的职工,边建设、边生产,克服困难,和老厂一起,成功地建造了11.8万吨、11.5万吨、6.9万吨大型出口油轮,为我国造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贺电中高度评价“萨玛琳达”号的成功建造,“它标志着我国造船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大连造船新厂建造比利时的两条大型货船过程,自始至终受到国际航运和造船界的关注。还在大船合龙时,香港华夏企业有限公司和香港宝华公司又相继向该厂订购了3艘15万吨散装货轮;其他船东也向他们提出了签订建造这种船舶合同的意向。
在国际造船业萧条的叫苦声中,大连造船新厂已经排满了3年的生产任务。驶向比利时安特卫普的“萨玛琳达”号,带给这个世界的是对中国造船业的赞许、钦佩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