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长江与世界连接起来
从太空俯瞰,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为什么是蓝色的?这是因为它表面的十分之七是由海洋、江河、湖泊等庞大水域构成。
人类发明的船舶,就是要把被水域分割了的地域连接起来。
那么,在海洋中航行的巨轮,能最大限度、无拘无束地直达江河或湖泊吗?也就是说,万吨以上的船舶,能直接从大海驶进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尼罗河或长江吗?能直接从大海驶入世界各大浅水的湖区吗?
这也是人们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一个愿望。
这也是世界造船界多年来苦苦探求、企图攻克的一大难题。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上海船舶设计研究院院长陆治平和他的同事们,多年来不断思索、不懈追求,就是要解决这个世界性的重大难题。几年下来,他们画出的图纸装满了几层小楼。
如今,陆治平和他的同事们站在安徽芜湖造船厂的码头上,仰头凝望着屹立在船台上的巨轮,那“春江海”3个恢宏的大字映入他们的眼帘。江面上有风吹来,撩起了他们的头发和衣衫,他们疲惫和憔悴的脸上没有志得意满的笑容,只有凝重和庄严。
“春江海”!为了这“春江海”的诞生,陆治平和他的同事们,以及芜湖造船厂的建造者们付出了多少代价啊!
“春江海”号,是我国自行研究、自行建造的第一条浅吃水肥大型江海直达船,用于装载矿石、煤炭、沙石等散货,载重量为1.2万吨。它可以从大海直接驶入长江腹地,承担着从内河到海洋的运载任务,被誉为“世界吨位最大的浅吃水肥大型江海直达货轮”。
研制“春江海”号这种特殊的船舶,一方面,这是中国船舶工业打进国际市场,与造船强国进行竞争的一个重要砝码,以进一步提高我们对特殊船舶的研究与建造水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适应国内外日益繁忙的江海运输的需要。
众所周知,我国江河湖海直通水域很多,尤其是被世人称为“黄金水道”的长江流域。20世纪60年代以前,海轮深入长江腹地可达500海里;在洪水季节,1万吨的船可达湖北武汉,3000吨的船可达沙市。可自从以南京长江大桥为代表的一条条“锁链”锁住长江之后,万吨以上的船舶便被阻在下游转口,只能重新换船装载。于是,这条“黄金水道”便被大大地打了折扣——这种情况,在珠江、黑龙江等水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既然“矛”已存在,那么,有没有一面克“矛”的“盾”呢?
这面“盾”,就是“春江海”号一类的浅吃水肥大型江海直达船。
1992年年初,当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获悉长江轮船总公司准备建造两艘万吨级的江海直达船的信息后,副总经理孟辉在春节前夕率领着芜湖造船厂的领导奔波于武汉与芜湖之间。他们向长江轮船总公司领导详细介绍了船舶总公司的设计和建造能力,并将我国的造船能力、价格同国外进行了逐项对比。他们表示,我们造出的这种类型的船,绝不会比外国造的差。船舶总公司另一副总经理黄平涛也在武汉对长江轮船总公司领导表示:如果芜湖造船厂造不好“春江海”等两艘船,他就把铺盖搬到这个造船厂去!
1992年11月10日,芜湖造船厂与长江轮船总公司签订了“春江海”的建造合同;1993年11月10日,又签订了另一艘“满江海”号的合同。芜湖造船厂是首次建造万吨级船舶,所以由上海江南造船厂作了担保方,船舶设计由上海船舶设计研究院负责。
“你们将开创长江沿线造船厂建造万吨轮的纪录,一定要把握好这次机遇,为你们厂的船舶进入国际市场打好基础!”孟辉副总经理临走前,再三嘱咐这个厂的领导。
1993年6月8日,“春江海”号在芜湖造船厂如期点火开工。随着数控切割机4只割嘴喷出蓝色火焰,世界上第一艘吨位最大的浅吃水肥大型江海直达船建造拉开了序幕。
一个原本只能建造5000吨以下船舶的内河船厂,如今要建造1.2万吨的特殊船舶,那所要遭遇的困难和付出的艰辛,是难以详尽描述的。现在我们只能从他们飞溅的焊花中,采摘两朵最耀眼的,以印证建造这艘船的艰难和不易。
数九寒天,从长江上吹来的寒风刺人肌骨,在万吨轮的机舱里,却是争分夺秒火热的劳动场面。除夕这一天,厂长宗吉安,副厂长吴发礼、欧锦鸿整天守候在机舱里,和工人们一起干到深夜。当万家团圆之时,工人们裹着厂长送来的棉衣,还在船上加班。有几位妻子见丈夫几天没回家,带着满腹的怨气来到江边,可她们一看满身油渍、满脸疲惫的丈夫,禁不住眼泪流了下来。从那一双双饱含泪水的眼睛和布满血丝的眼睛对视之中,夫妻间都相互读懂了其中的内容——是啊,为了“春江海”能早日建成,从厂长到工人,这些天来有多少人睡过安稳觉啊!有两个班长,一个叫薛维景,一个叫王鸿喜,他们家住在市郊,干脆就不回家了。白天他们东吃一顿西吃一顿;到晚上困了,裹着棉衣就在几条拼拢的长板凳上打个盹儿……
时间一天天过去,分段建起来了,船体合龙了,油漆喷涂了,主机吊装了……1994年3月28日,“春江海”号顺利下水了。
参加“春江海”号下水典礼的有国防科工委副主任谢光中将,以及国家计委、交通部、中国船舶总公司的领导。为该轮下水剪彩的是该厂船体车间电焊班长、年仅30岁的王凯龙,这是工厂的先进模范人物。站在王凯龙旁边的是8个省部级领导,这些领导为他剪彩热烈鼓掌——由一位普通工人为这艘巨轮剪彩,倒也是别具匠心、独出心裁。
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各大媒体及时播发了“春江海”号直达船下水的消息。
1994年10月16日,“春江海”号万吨轮离厂赴海上试航交船。当天中午12时50分,轮船潇洒自如地驶过了南京长江大桥第3和第4桥墩之间的水域。从此,以“春江海”为标志的船舶,便结束了万吨轮不能直达长江腹地的历史。
在“春江海”号交船签字仪式上,上海船舶工业公司总经理金才宽十分高兴地作了简洁的讲话。他说:“芜湖造船厂造好了 ‘春江海’号,比江南厂、沪东厂交一条7万吨的船还使人高兴!一种新的船型诞生,它可以让长江走向世界,让世界走向长江,让世界涌向长江!相信芜湖造船厂一定能迅速进入世界!”
1995年10月24日,另一艘1.2万吨江海直达船“满江海”号,也正式签字交船。
“春江海”和“满江海”号的成功建造,使中国造船业再次声名鹊起。地处内河的芜湖造船厂,从此也进入了建造出口万吨船厂的行列。紧接着,他们又承接了4艘德国埃贡奥尔登多夫公司1.65万吨散货船、新加坡曼斯菲尔德公司2艘4700吨多用途船的建造合同——正如金才宽总经理所说的那样:长江走向了世界,世界涌向了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