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大手托起整个地球

一双大手托起整个地球

1994年4月的一天。

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总经理王荣生迈着沉稳的步子,走上了颁奖台。

这是一个草长莺飞、花繁叶茂的季节。

令全球瞩目的国际海贸组织举办的“海贸奖”颁奖大会,在英国伦敦举行。450多名来自世界各国航运、造船界的行政官员、专家学者参加了这一盛会。这些代表和精英人物在海上航行安全、海上环保、技术创新等方面作出过不少贡献。各类奖项都吸引了众多国家和地区海事人物的激烈竞争和参与。

“海贸奖”是世界海贸组织的最高荣誉奖。它由海贸集团属下的一个小组,每年在国际造船、航运行业中挑选最杰出的人物,遴选年度风云人物。由国际海事组织总干事奥尼尔负责之下的、一个由造船业知名人士组成的审查小组,从三个方面技术范畴,评选优胜者。

当国际海事组织总干事奥尼尔宣布获得世界“海贸奖”的最高奖——“海贸风云人物奖”为中国的王荣生时,会场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中国船舶工业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王荣生,作为杰出的中国船舶工业的组织者,获得此项殊荣是众望所归。

当王荣生走上颁奖台,从奥尼尔手中接过金色的奖杯和证书时,会场又响起热烈的掌声。镁光灯在不停地闪烁,无数支采访话筒递到王荣生的面前。他捧着奖杯和证书,作为一个中国人,能获得这项荣誉,这在过去是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情——迄今,全世界获得这个奖项的只有两个人:第一个是日本人;第二个就是中国的王荣生!

金色的奖杯,造型相当别致,而且颇有气魄——一双有力的大手,托起的是整个地球!

面对鲜花和掌声,面对这众多热切的目光,面对无数支采访的话筒,该说些什么呢?一时间,王荣生陷入瞬间的沉思——此情此景,真令他思绪遥远、感慨万分啊!

王荣生出生在中国武汉市一个贫穷的电气工人家庭,从小生活艰难。一个工人的儿子,在旧社会要想跨进学校的门槛,那真是比登天还难。到了6岁时,父亲想尽办法才勉强送他进了学校;但每当到了该付学费时,家里人总是愁眉苦脸,一筹莫展。

为了求学,王荣生每天放学后,就和姐姐提着一个小篮子,将自己卷的烟卷拿到码头上去卖;到了星期天,就上山砍柴割草来补贴家用。他小小年纪就饱尝了生活的艰辛,饱经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在苦难之中,他半工半读勉强读完了小学。

在那些日子里,我每天要送饭到电工厂区给父亲吃,当我看见那些庞大的怪物——机器,发出雄壮的吼声,使全城的电灯把黑夜照耀得像白天一样,我就想:假使我长大之后,能够造机器就好啦!在狂风巨浪的日子,我和姐姐站在汉江码头上卖烟卷,望着江心里的小划子和江水搏斗的情景,我又想:如果这些小船都装上机器,船夫就不会这样辛苦和危险了。有一次,我在作文本上写下自己的心愿:我要做一个造机器的工人。这些都是我幼稚的孩子气的想法。但在旧社会里,穷人的孩子怎么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呢?

1953年8月,21岁的王荣生大学毕业时,他在《我要把毕生精力献给祖国造船工业》这篇文章中饱含深情地写道:

记得,进中学那一年,母亲把家里唯一的一张床卖了,把父亲过冬的一件旧毛衣也卖了,才给我付清学费。书买不起,我就借了同学的书一字一句抄下来读。这样勉强读到了初中二年级。实在维持不下去了,父亲叫我进一个职业学校,那里学费低,并希望我很快毕业出来找个职业,我的造机器的理想也就被粉碎了。

解放了,党给劳动人民带来了幸福,给青年一代带来了无限广阔美好的前途!父亲做了工厂的主人,我们搬进了新建的个人宿舍,一家老小不再为生活愁苦了。我也很快考进了武汉交通学院造船工程系。去年,随着院系调整来到了交通大学,现在我已完成祖国交给我的学习任务,我崇高的理想就要变成美丽的现实了……

回想在反动派统治时期,我们祖国的航运事业完全控制在帝国主义手里,我们的港口停泊着凶恶的外国兵舰,黄浦江停着挂满了外国旗帜的商船,我们的长江任帝国主义的船只自由来往,我的同胞遭受侮辱和灾难。当我读到方志敏烈士所作的《可爱的中国》,叙述中国旅客在外国轮船上遭受非人的侮辱的时候,我真是愤怒极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土地上连乘船的自由都没有了吗?方志敏烈士说得对:“中国在战斗之中一旦砸碎了帝国主义的锁链,肃清自己阵线内的汉奸卖国贼……到那时,到处是活跃的创造,到处是日新月异的进步。”

现在这个光明灿烂的日子已经来到了,祖国的航权完全掌握在人民自己手里了,我们可以坐着自己的船,自由航行在祖国的海洋上,随着祖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高潮,造船工业一天天蓬勃发展起来!方志敏烈士的遗言实现了。老一辈布尔什维克为了从统治阶级手里夺取政权,献出了他们的血汗和生命,今天我们青年一代就要建设起灿烂美丽的明天!

青春的热血在王荣生胸中沸腾,他的笔端饱含深情,他的眼里饱含泪水,作为一个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就要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年轻大学毕业生,他的笔端流淌着热血和真情:

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建造起最新式的舰队,航行在祖国辽阔的海洋上,保卫祖国的海防,保卫人类和平事业。我们要造出百吨、千吨、万吨的货船,把农民辛勤耕种的粮食、棉花输送到工业城市去;把工人生产的新型拖拉机、漂亮的花布运送到农民手中;我们要设计舒畅的大客船、轻快的小艇,让人民在祖国美丽的黄浦江上、扬子江上度过愉快的假期。我们的理想随着祖国建设迈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伏尔加河—顿河运河的五海通航是我们理想的榜样,我们的祖先所开凿的蜿蜒数千里的运河,将有一天沟通浩荡的黄河、长江……我们的船舶将四通八达,飞驰在祖国纵横千万里的江河和海洋上!

这些美丽的理想,正等着我们去创造,我们要献出青春的活力,在祖国的江河海洋上放射出万丈光芒!

……

时光飞逝,40多年过去了。当年20岁的小伙子,而今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了。大海的朔风,岁月的风尘,已经染白了他的双鬓,在他脸颊上刻下了皱痕——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九个五年计划,他整整为中国的船舶工业奋斗了45年,近半个世纪!他奋斗的历程,浓缩了整个新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历史!

王荣生大学毕业后,分配在武昌造船厂,1954年赴苏联实习,研究扫雷舰的建造;回国后又在江南造船厂学习建造潜艇。1968年4月8日,作为武昌造船厂副厂长的他被粟裕将军点将,调到北方核潜艇生产厂任副厂长、核潜艇建造现场总指挥,当时他才35岁。

1974年,王荣生被调到六机部生产局任副局长、局长,以后又任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他主管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第一条按国际规范建造的出口船“长城”号万吨轮、第一艘导弹驱逐舰等的建造。直到如今,他还是052导弹驱逐舰工程的总指挥——他实践了“我要把毕生精力献给祖国的造船工业”的誓言!

img

作者采访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原党组书记、总经理王荣生

“回顾这几十年,我感到很幸福。我能够为中国船舶工业干9个五年计划。当初我从来没想到,历史会把我推到现在这个位置。”王总经理沉思着,仿佛陷入对往事的深深回忆之中。他的身后,是鲜艳的五星红旗。继而,他将深邃的目光从窗外收了回来,提高声音继续讲道,“经过我们几代人的努力,中国的船舶工业已经在世界崛起。我们建造的商船,遍布整个世界;我们的五星红旗、八一军旗不但在东南亚海港飘扬,而且还在太平洋、在美洲圣迭戈飘扬,真叫中国人扬眉吐气!我本人坚定不移地相信,只要按照当年邓小平同志确定的战略决策走下去,中国的船舶工业到下个世纪,肯定还有长足的进步,还能大踏步地前进!”

当作者问及他获得国际海贸组织“风云人物奖”一事时,他微笑了一下,继而又凝重地说道:“这是我们华人首次在这个国际组织中获得的最高奖励,这荣誉不应该属于我本人,它应该属于整个中国的船舶工业,属于我们的国家,属于全世界的华人!”

面对全场的鲜花和掌声,面对采访的话筒,面对那么多热切的目光,王荣生总经理要说什么,其实一切都不言自明了。

采访完毕,我的目光移向了王总经理办公室书柜中那金色的奖杯——一双有力的大手,托起的是整个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