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湖泊呼唤庞大的船队

江河湖泊呼唤庞大的船队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边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

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多么美丽迷人的图画,把人们带进了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长江,祖国的母亲河。

长江,她不但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像母亲的乳汁一样,自古以来就哺育着华夏民族的子孙。

长江很可爱,但长江也很可惜。

单从航运这个角度来讲,长江的自然条件比世界上任何同类型的河流都要好。长江与最有可比性的密西西比河相比,密西西比河的水流量只有长江的一半,水系通航里程只有三分之一强。其他河流就更不用说了。长江有大小通航支流3800多条,通航里程有7万多公里,约占全国内河通航总里程的三分之二。其中干流从宜宾至重庆段可通航200至800吨级的船舶;重庆至宜昌段全年可通航1500吨级船舶,三峡截流之后,可通航3000吨级的船舶;武汉至南京全年基本上可通航5000吨级江轮;南京至长江口,乘潮可通航1.5万吨级海轮,其中洪水季节 (一年约有8个月),3000至5000吨级海轮可通航至汉口。

随着我国造船技术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浅吃水肥大型江海直达船等新船型的研制开发,上述航段的通航船舶,吨级可增加近1倍!三峡工程截流后,川江通航能力也应成倍增加。加上宜昌以下长江干流,江面宽阔,上下船队几乎不会受会船、让船的限制,即使两三个船队在江中平行也不会显得拥挤。

滚滚的江水,使长江通航的地域达到大半个中国,东西贯通,连接国内两个最大的直辖市,串通沿途7个省市和上千个大中小城市。所以外国人历来都把长江称为“黄金水道”。

得天独厚,举世艳羡。但我们这条“黄金水道”实在太可惜了!

前面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固然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当中——可仔细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啊,充其量只是一种田园牧歌式带着古老意味的农耕画面而已!和工业化、现代化,高速度、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是格格不入的。难道,我们这一代人,乃至我们的子孙们,还要在一条波浪宽的大河上,继续看那纤夫们沉重地拉着纤绳,听那艄公声嘶力竭地喊着号子,看那船桅上由风吹而鼓起的白帆?

我们应该立下誓言:永远不再听那苦雨中艄公和纤夫们的号子,永远不再看那挣扎在凄风中千疮百孔的船帆!行驶在我们可爱的长江之上的,应该是钢铁铸就飞速航行的巨轮,巨轮之上的,是潇洒豪迈的船员!

太可惜了,我们的长江!这条能顶几条甚至几十条铁路或公路运输能力的长江,虽然现在情况有所好转,但迄今尚未得到很好地开发利用——凡是坐船在长江旅行过的人,一路见到多少正在航行的船舶,多少停泊巨轮的港口?

目前长江的年运输量,大约只有3亿多吨,与美国相比,大约只有密西西比河的三分之一,仅相当于它的支流俄亥俄河。而长江通航的里程却比密西西比河多60%!与苏联相比,大约只及伏尔加河的二分之一,但伏尔加河每年的通航期只有200天左右。与西欧相比,大约也只有莱茵河的二分之一,而莱茵河比长江的支流汉水还要短200公里!

同时,我们的教训也是深刻的。一是几十年间我们在长江水系通航河流上建了数不清的水利闸坝,不少水利闸坝没有兼顾航运利益,切断了通航里程1000余公里。四川的嘉陵江,由于建闸坝等原因,一条完整的航道被分成了几段,互不相通。安徽40多条支流的河口已被填死20多条。二是沿江沿河不是努力发展航运,而是平行修建无数的铁路公路,造成重复建设,挤掉了水运,没有充分发挥水运的潜力。其实在发达国家,工业布局、运输方式和我们大不相同。如美国,有96%的炼钢厂、100%的炼焦厂等都建在内河两岸,几乎全是依靠廉价的水路运输原材料和产成品。三是长江水系上所建的桥梁越来越多,这些桥梁,像一条条锁链,锁住了航道。

当然,在如何利用长江水道问题上,多年来在国内都引起争议,各持己见,众说纷纭,包括对已经修建好的长江三峡工程,孰是孰非,这些年来依然争论不休——作者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不敢妄自评议,让时间来最终作出公正的裁决吧。

哦,可爱的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其实,我们只是将长江作为一个典型的例子来进行剖析罢了。在我国的江河湖泊上,能通航的航道何止千条万条,但我们到底有多少船舶在这些航道上航行呢?

我们这些航道利用率到底有多高,开发建设的情况如何呢?有人系统地做过调研,提出过全面的切实可行的规划吗?

想来是有的。

早在1978年6月18日,邓小平同志在听取六机部和海军领导的汇报后指出:“要多造内河船,充分利用我国的河流,充分利用水运,比陆运好得多。”一隔几十年,我们有关方面到底落实得如何呢?

幸好,作者在采访时,偶尔看到一条消息,不由得心中一喜!

为适应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的航道情况,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为此专门研制了该江适航的船舶,并于1997年3月下水开始航行——这则消息虽不起眼,但在内行人看来,这无疑给人们带来一丝新鲜的空气。因地制宜发展我国航运事业,这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久远之策。既然千百年来只能漂浮牛皮筏子的雅鲁藏布江都能航行船舶,发展我国其他江河湖泊的航运更不成问题。

我国江河湖泊纵横交错,星罗棋布,在飞速发展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陆上交通的同时,进一步充分利用水面,发展我国航运事业已势在必行;航运业的发展,又必然进一步促进造船业的繁荣。这一天,我们相信一定会到来的。

我们更是深信,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在我们的江河湖泊上,从此再不会听见艄公的号子,而是嘹亮高亢的汽笛声;看到的也不会是船上的白帆,而是飘扬着五星红旗来回疾驰的现代船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