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的伟大壮举
海军,是世界公认的“国际军种”;舰艇,是“流动的国土”。按国际惯例,任何一个国家的水面舰艇只要不对他国或地区构成威胁,都可以在公海无危害通过。
所以,海军水面舰艇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常常以军事“外交使者”的身份出访他国,以寻求友谊,促使本国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取得公海和远洋活动的自由权,维护本国海洋利益。
新中国成立之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上有22个国家近50次、90余艘、近30万人的舰艇编队对我国进行了访问,而我国作为世界泱泱大国,仅派出11次20余艘舰艇对9个国家进行了回访,且绝大多数访问的国家都是近邻。单就这点来看,我国海军的外交活动是很有限的,与“外交对等”的原则是不相宜的。究其原因,几十年来,我国海军都缺少航程长、续航能力强的远洋舰艇。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舰艇只能在近海游弋,在家门口“打转转”。
而到了1997年春,中国海军两支舰队一举分别出访了美洲四国和东南亚三国,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中国海军这次出访,编队规模之大,访问国家之多,航行时间之长,在中国航海史和对外友好交往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外国舆论称之为“中国海军从浅蓝走向了深蓝,这是20世纪末中国海军的一次壮举”!
这次出访海军舰队的舰艇,全部为中国自行研究建造。这些舰艇,经受了种种严苛的检验和严峻的考验,代表了当今世界海军装备的先进水平。尤其是环航太平洋对美洲访问的舰队,总航程达2万余海里,更是令世界吃惊,令国人扬眉吐气!
这次出访美洲,是中国舰船继500年前郑和“七下西洋”之后,第二次远洋航行。但与其不同的是,郑和是率木帆船队穿越风浪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的是非洲东海岸索马里的摩加迪沙、肯尼亚的麻林迪等地——从这些地方到中国广州约5000海里,往返则10000多海里;而这次我海军编队访问美国、墨西哥、秘鲁、智利4个国家5个港口,总行程达24000多海里,航行时间达100天,比郑和下西洋的航程要远1倍多。
中国海军出访编队访问的第一站是美国。这次对美本土港口的访问,是1996年12月中国国防部部长迟浩田访美之际两国海军共同商定的。这次访问既是一次具有象征意义的回访,又是对我国新时期海军舰队远洋能力及海军官兵综合技能的一次最好的检验,同时也是树立我海军良好国际形象的一次机会。
挥手告别了送行的战友们,由上海江南造船厂建造的海军112号和大连造船厂建造的166号导弹驱逐舰,以及海运953综合补给舰组成的舰队离开了湛江码头,拖着一条条白色的航迹,驶向太平洋。编队指挥员王永国将军举目东望,一条蓝色的航线已经在他心中形成——越巴林塘海峡,过关岛,抵夏威夷,横跨太平洋达到美国本土圣迭戈港。
从中国到美国本土,海上航程8000海里,航行时间近1个月,航行中要横穿风大浪急,随时都会遭遇恶劣天气的太平洋。在太平洋远航中,有10多天遇到七八级大风,有时风力达到9级,海浪有2层楼高,将巨大的舰体抬起又摔下,气象条件异常恶劣,大风大浪加瓢泼大雨。这些,无论对中国舰船的船体还是舰上的各种设备,都是严峻的考验。
途中,我海军舰队除了在太平洋中部美国夏威夷群岛对珍珠港海军基地作为期4天的短暂访问外,其余时间一直日夜兼程,劈波斩浪,在卫星导航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帮助下,顺利抵达了美国的圣迭戈。
3月21日,当3艘中国军舰以威武、矫健、潇洒的姿态,呈现在美国人眼前时,整支编队完全没有一点经历25个昼夜、航行8000海里的疲惫之态。舰上的中国官兵个个精神抖擞,全然不像与风浪连续搏斗了数百小时的疲劳之师。海军编队一进圣迭戈港口,立即在美国西海岸引起轰动。军舰每天对美国公众开放前,上万名南加州美国市民排起了横穿军港的长龙,移民美国多年的中国香港、台湾和大陆老华侨不约而同来到军港,等候数小时,为的是一睹中国军舰的风采。美国圣迭戈海军基地历史上第一次有如此众多的市民来参观军舰。
数千名居住在洛杉矶的居民,驱车2个多小时来到圣迭戈,“中华之声”租用了7辆大巴士,满载400多名听众集体前来参观军舰。南加州49个华侨团体还联合举办欢迎盛会,以惊天动地的鞭炮开场,气壮山河的千人大合唱落幕。南加州华人各界欢迎中国海军舰队访美的宴会大厅内开席100桌,正面主席台悬挂着中美两国国旗和一幅两双大手相握的宣传画。900名各界代表出席。在美国西部影响巨大的《洛杉矶时报》,把这个海军访问比作“郑和下西洋”,当地各种政治倾向的美国人、华人都来参加欢迎活动,一些亲台的人士这次也上舰参观。75岁的退休美国老水兵马文·德加尔说:“中国军舰非常漂亮、干净、威武,比欧洲一些国家的军舰更胜一筹!”
中国海军的这次访美,全世界出动了160多家传媒的记者采访;美国派出了100多名记者进行现场采访,追踪报道军舰活动的有关消息,纷纷称中国海军对美国“是一次历史性的访问”。
在夏威夷、圣迭戈、洛杉矶等地,一些英文和华人报纸,在中国舰队访美的4天里,几乎每天都在头版或用整版篇幅刊登消息和图片。《美国海军新闻报》以少有的特别形式,用中英文在头版整版推出专题报道。该报以大幅标题写道:“贺中美友谊,牛年行大运”;并发表评论说:“美国海军和中国海军互访将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从中国海军这次访美的情形,可以说中国的军舰是世界一流的优良军舰,中国海军是一支过硬的军队!”
最令人感叹的是当地的华人,他们扶老携幼,手持鲜花和彩旗来到军港。中国军舰的到来,为海外华人争了光,撑了腰。专程从旧金山赶来的华侨孙健说:“海外华人看到中国军舰会产生一种历史感。当年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没,以后海军也一直没有发展,直到今天中国的海军才强大起来,国人自豪,海外华人更自豪。”
访问美国、墨西哥后,4月5日,当地时间9时30分,中国海军舰队由北向南通过赤道,进入南半球。至此,舰队已航行了10000海里。在这里,舰队举行了庄严热烈的通过赤道仪式。112舰和166舰在953舰右舷成横队展开,官兵在后甲板整齐列队,在轰鸣的礼炮和雄壮的国歌声中,舰队指挥员王永国宣布:中国海军出访美洲四国,舰队首次在西半球由北向南顺利通过赤道!
在长达100天的海上航行中,几艘军舰的设备、仪器仪表经受了严酷的考验,一切工作正常;海军官兵历尽寒暑,长时间在海天一色的大海上航行,始终保持了饱满的精神和旺盛的斗志。
这次中国海军出访,开创了“三个第一”。第一次成功地进行了横渡太平洋的远航,具有划时代意义;第一次成功地访问了美国本土,这是在我海军历史上乃至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都开了先河;第一次超过了郑和创造的“七下西洋”的纪录;且这些战舰全是由中国建造,集国内先进的造船、动力、电子、武备、通讯和导航最新科技成果于一身——这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船舶工业未走向世界以前,是完全不可思议不能想象的。
与此同时,继中国海军舰队踏上访美的征程7天后,另一支由新型导弹驱逐舰和新型导弹护卫舰组成的舰艇编队,又从上海起航,应邀赴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三国访问。这次出访是中国海军第5次访问东南亚国家。这支舰队由东海舰队司令杨玉书将军率领,是由上海江南造船厂建造的113导弹驱逐舰、沪东造船厂建造的542导弹护卫舰组成。这支舰队从上海起航后,穿过南中国海首先抵达泰国梭桃邑,离泰后再抵马来西亚的卢木港,最后抵达菲律宾的马尼拉。访问时间30余天,总航程7000海里。
两支舰队同时出访如此众多的国家,的确扬了我国威和军威,集中展示了我国海军装备的威力和人员精良的素质——“中国牌”的战舰,具有环球航行的能力,人民海军圆了从近海走向远洋,从浅蓝走向深蓝的梦想。
没有一支现代化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没有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永远也谈不上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
进入新世纪后,2002年,以113舰为主力战舰的中国海军舰队,顺利完成首次环球之旅,首次通过了国际战略要道——巴拿马运河,首次横跨大西洋。
2005年8月23日,中俄“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演中,参加演习的168号驱逐舰一亮相,就让嗅觉灵敏的西方国家感到惴惴不安,甚至惊恐起来。在“海上封锁作战、两栖登陆作战、强制隔离作战”三个阶段的演习中,中国海军战舰向外界展示了强大的综合作战能力,战舰的出色表现,让外界的军事家们暗暗吃惊。
2006年10月,据美国《国防新闻周刊》报道,鉴于中国舰艇的神速进步,美国海军战略研究院专门组建了“中国海军研究所”,以研究中国的海军发展,这是世界头号海军大国第一次正眼打量中国海军。
2007年,两艘新型导弹驱逐舰交付中国海军使用,这标志着我国海军装备建设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简氏防务》周刊载文称:“中国新型驱逐舰的出现,让中国人的相控阵雷达和垂直发射系统变为现实。”
同年,中国海军新型导弹驱逐舰远赴俄罗斯、英国等国家出访,这再次让世界对中国海军刮目相看。美国海军情报部正式发布了《中国海军2007》内部手册,该手册以中国海军新型导弹驱逐舰与大型综合补给舰组成的舰艇编队为封面,其深长的意味不言自明——至于中国航母“辽宁”号形成战斗能力,巡弋东海南海,突破第二岛链;自行研制的第一艘航母下水,更让整个世界对中国海军不敢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