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夫人莅临江南厂
1982年9月22日13时20分。
一架涂有英国皇家空军标志的VC10型飞机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飞机停稳后,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和她的丈夫丹尼斯,以及香港总督尤德、英国贸易部副次官格雷、首席新闻秘书英厄姆等一大批政府官员,外加16名记者走出飞机。撒切尔夫人在前,她款款走下飞机舷梯后,向前来迎接她的中国外交部部长黄华,以及“世界船王”包玉刚等人一一握手问候。
这是撒切尔夫人担任英国首相以来首次访问中国。
包玉刚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建造的货轮“世谊”号,为撒切尔夫人首次访华提供了一个契机。众所周知,撒切尔的这次访华,触及了中英关系上最敏感的一个问题:香港的归属问题。也可以说,这位挟着英阿马尔维纳斯群岛之战胜利的余威,愉快地接受了包玉刚邀请来华为“世谊”号命名的“铁娘子”,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撒切尔夫人来华的起因,是在当年3月14日包玉刚在英国建造的“联勤”号下水典礼上。
3月14日这天,在英国东北海岸的森德兰港,溢满了一片欢声笑语。这天,英国柯士甸柏嘉斯格船厂接受订造的4艘分别载重为1.5万吨货轮的第二艘“联勤”号下水。这批货轮是中国与香港环球航运集团合作投资的船舶公司共同拥有的。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应包玉刚邀请,主持“联勤”号的下水命名典礼。参加典礼的还有英国财经、航运界100余人。命名和下水典礼结束后,包玉刚趁机向撒切尔夫人提出,希望她能以教母的身份,在9月份为他在中国上海建造的第二条船“世谊”号主持下水典礼和命名仪式。撒切尔夫人愉快地接受了这次邀请。
前面讲过,包玉刚与中国领导人有较为密切的交往,特别是与邓小平交情笃深。他即时将这个信息通报了中国政府。就此,中国政府向这位女首相发出了邀请。
撒切尔夫人这次访华,最不能回避的就是香港问题。这位踌躇满志、胸有成竹的“铁娘子”,当她与中国的领导人接触之后,特别是和邓小平就香港问题会谈之后,众所周知,自命不凡的撒切尔夫人在气势豪迈的邓小平面前变得默然无语。
在人民大会堂与邓小平的会谈结束后,按行程安排,第二天一早她将飞往上海,去主持包玉刚的“世谊”号下水典礼。或许她心事重重、心有旁骛,当她走出人民大会堂,走到北大门倒数第二级台阶时,不小心高跟鞋绊在台阶上,身体顿时失去平衡,摔倒在地。幸好她跌得不重,否则,第二天要去上海就成问题了。
撒切尔夫人不愧是久经各种场合的“铁娘子”,尽管这一跤她跌得很狼狈,但她很快镇定下来,起身后神态自若,坐进红旗轿车后还向记者们频频挥手微笑,好像刚才什么也没有发生似的。
她的这种镇定自若,同样表现在她第二天主持“世谊”号下水仪式中。
不知道她在香港问题谈判后的心境是沉重还是惆怅,可当她跨进江南造船厂后,身着深色连衣裙,头戴白色礼帽,满脸的笑容,依然频频向夹道欢迎她的人群挥手致意。中国方面陪同她到江南厂的有柴树藩及上海市市长汪道涵、副市长韩哲一、外交部副部长章文晋。此外,还有包玉刚和香港汇丰银行主席沈弼,以及西德、英国、法国等造船界和银行界各界人士。
撒切尔夫人满面笑容地走到船前,两位礼仪小姐抬着一个精致的“世谊”号模型,上前赠给了她。模型罩在一个玻璃盒内,玲珑剔透,十分逼真。撒切尔夫人接过盒子,十分高兴地接受了这件礼物。
接下来,由撒切尔夫人主持“世谊”号命名。
她在祝词中说:“我命名这艘船为 ‘世谊’号,祝愿它把友好的情谊带到天涯海角。”
随后,她像马科斯夫人一样,用银色的小斧头砍断红丝绳,依然是一瓶香槟酒迎头撞向船头,香槟酒瓶依然撞得粉碎,酒香依然四处飘溢。船艏上,一块朱红色的绒幕启开,显现出“世谊”号中英文船名。
“‘世谊’……”撒切尔夫人用英语轻轻地读了该船名,眉宇之间突然透出一丝凝重。然而只是一瞬间,她那张生动的脸上依然荡漾着笑容——以后,从这位铁娘子的回忆录中得知,此时她的心情可以说很沉重,因为她明白这次来中国与邓小平谈判的香港问题,她已经输了一大半。
柴树藩和包玉刚随后在典礼上讲了话。包玉刚在讲话中高度赞扬了江南造船厂的造船水平。他说:“‘世谊’号能如期在13个月建成,标志着迅速发展的中国造船工业的又一成就,并且有力证明了中国造船厂有能力建造当今世界一流的船舶!”
讲话之后,撒切尔夫人在人们的陪同下,登船参观了“世谊”号。在船上,她摘下白色礼帽,仰头看了看船桅上飘扬着的花花绿绿的万国旗。这个东方最大港口的天空是透明的,秋日的艳阳照耀着这艘崭新的轮船,也照耀着船上的人们。少顷,撒切尔夫人的目光从万国旗上移开,移向黄浦江对岸的另外两艘正在建造的新船上。
“对岸是中国的沪东造船厂,那两艘货轮也是我们打造的,每艘载重量为3.7万吨。”包玉刚向撒切尔夫人介绍道,“我们初拟,一艘取名为 ‘东星’,一艘取名为 ‘马尼拉弗思’……”
“‘东星’……”撒切尔夫人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她转过头,若有所思地将目光投向遥远的天际……
“和邓小平的谈判,进行得相当艰难,我连最初的目标也没能达到。因为我很快发现,我的北京之行,把我原来的估计都泡汤了。但也不能算彻底失败。我毕竟说服邓小平发表了一个简短的声明,宣布两国正在本着维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愿望展开谈判。……到了第二年9月,我不得不决定向中国交还主权和治权,除此之外,没有别的选择……”
从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唐宁街的岁月》中,可以窥见这次撒切尔夫人在上海为“世谊”号命名典礼时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