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惜重金的秘密引进
历史的步履蹒跚而沉重。
19世纪初叶,当列强们的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国门之后,从睡梦中醒来的国人这才如梦初醒,才发现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与洋人们屡战屡败,不断割地赔款之后,国中有识之士便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治国方略。
林则徐是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人,他搜罗人才翻译了外国书刊,了解世界各国政治、军事、工业等诸种情况。他的好友、著名思想家魏源所著的认知海外的第一书《海国图志》,开宗明义就提出“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
鸦片战争之后,洋务派逐渐兴起,最后促使清王朝不得不将国门打开一丝缝隙,开始零星引进军火、舰船等初级制造技术。
然而,尽管洋务派们奔走呼号苦心经营,但随着北洋海军在威海卫海战中一败涂地、全军覆没,他们的强国强军之梦也随之破灭。
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为发展自己的工业,在20世纪50年代也曾有过两次大规模引进,这就是中苏“六四”和“二四”协定的引进——而1958年,我国政府不惜重金,从西欧秘密引进大批精密工作母机和国内急需的大型发电设备的事,便鲜为人知了。
1958年7月27日,由外贸部和一机部有关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肩负着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委托,秘密抵达瑞士首都伯尔尼。
这个工作小组的组长就是后来担任六机部副部长、当时还是一机部基建局副局长的刘清。成员有一机部机床局技术处处长许如,机电局工程师席褡棣,航空局工程师咎凌,外贸部机械进出口公司李健民、张举、王大昌、陈俊枢等10人。
他们这次飞抵伯尔尼,是按中央要求,秘密购买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精密工作母机和国内急需的设备、物资。
1958年,正是我国提出“超英赶美”的“大跃进”时期,各行业要实行“大跃进”必须由机械工业部门提供装备。当时,苏联援助我国的156项工程,但有些项目所需的设备苏联还不能生产,能生产的也不是世界最高水平。由于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妄图扼杀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对我国实行严密的封锁、严格的禁运。我们刚开始还寄希望于苏联,但苏联的意见是不能用现汇为我国转口供应,而且禁运物资只能由我们自己设法从西欧国家购买。
由于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封锁禁运,加之当时美、英、法、意、比等国与我没有外交关系,经过研究,决定工作小组立足在中立国瑞士开展工作,对外实行保密。
工作组到达伯尔尼后,在中国驻瑞士大使馆的帮助下,他们对形势作了全面分析。大家认为,尽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组成了巴黎统筹委员会,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封锁禁运,但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许多工厂生产很不景气。在利益驱动下,各国资本家为了自身利益,肯定顾不了什么“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也管不了什么“封锁禁运”,只要能赚钱,他们一定会把东西卖给我们。
“恩格斯说过,只要有50%的利润,他们就会不顾人间的羞耻;有了100%的利润,他们就可以冒着杀头的危险;如果有了200%的利润,他们就可以铤而走险!”大家在讨论中,不知是哪位同志背了一段恩格斯的话,引得许多同志乐了起来。
“这次订货,大都在西德,这是重点。西德有个东方委员会,是个半官方组织,主席阿托奥夫是专门联系社会主义国家的。阿托奥夫对我们还是比较友好的,我们可以做做他的工作。”中国驻瑞士大使冯炫向工作组的同志介绍道,“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我们可以加以利用;在经济利益面前,他们必然会激烈竞争。还有,西欧国家兄弟党和朋友们,也可以争取他们的帮助。”
分析完形势,工作组的同志信心十足。他们从7月底到12月,用了近半年时间调查西欧设备生产厂家和收集产品样本。经过艰苦努力,先后得到72家工厂的机械设备报价,6个国家100多家工厂的资料样本。其中西德的厂家约占一半,瑞、英、法次之。精密设备主要在西德、瑞士,英国也有少量的。经筛选对比,最后选择了27个厂家。
经大使馆安排,西德东方委员会主席阿托奥夫来到伯尔尼,和工作组的同志进行了友好磋商。交谈中,阿托奥夫看出我们的担心后,他公开表示:“禁运与我们无关,你们订货后,放心地回到自己的国家,后续的事情由我们负责。”当时6000吨以上的水压机也是巴黎统筹委员会确定的禁运范围,但西德的施罗曼公司表示:只要中国订货,他们就可以供应。
经过研究,中国工作组首先与西德的西思公司就世界最大卧式机床和滚齿机谈妥成交,这个公司在西方世界地位高影响大;其次与华德里施西根公司就5米龙门刨床谈妥成交;在瑞士,主要选择了高精度的磨齿机和坐标镗床。
谈判是艰苦的,拉锯似的谈判进行了几个月。谈判内容一是价格,二是交货期。在谈完之后,又密电请示国内,经明确答复后才最后签订合同。
在瑞士这个有着“世界花园”之称的美丽国家,工作组的同志经过半年艰苦努力,共在西欧订购精密设备171台,金额为1977万美元。成交价比报价低20.6%,共压价486万美元,较外贸部指示的成交价仍节约120多万美元。
其中在西德订购重大设备51台,订购瑞士精密设备105台。这些设备后来为加工万吨以上水压机立柱、高压反应筒、万吨以上的远洋巨轮主轴、万匹马力柴油机缸体、30万千瓦以上的发电机组、大功率低噪音的舰船用精密减速齿轮箱等立下汗马功劳,为船舶、兵器、航空、航天等行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这次中国不惜大规模引进国外先进精密设备,虽然事情发生在冒进的“大跃进”时期,但这次引进却是功不可没的。它冲破了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技术封锁,使中国第一次接触和了解了西方世界,为武装自己、提高生产水平奠定了重要基础。
“我们在瑞士工作了半年,那里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是一个美丽的国家,人们有强烈的环保意识。那片土地上,无论城市乡村,或是田野山川,都非常整洁优美。令人惊奇的是,这个小小的国家,她的工业,特别是精密机械水平相当高。这和他们的政府根据自己的实际,扬长避短,努力提高自己的生产水平是分不开的。”时隔几十年,刘清老人对那段亲身经历还感叹不已,“从那次中央下决心动用黄金专案订货后,不管后来在引进工作中我们遇到多少磨难,我个人始终坚持,中国要加快现代化进程,中国船舶工业要打进国际市场,就必须引进国外高新技术、高新设备和高新产品!这就是理论界所说的,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与他们一比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