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对中国发出的回声

世界对中国发出的回声

海涛依旧。

海浪不断撞击着岸边的礁石,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一艘远航归来的巨轮,带着异国的风情,载满他乡的友谊——连接和沟通了整个世界,缩短了此国和彼国、此岸和彼岸的距离。

这些年来,中国建造的出口船已经遍布世界各大港口,这些船舶归属七八十个国家和地区。这众多船舶建造的质量和航运状况如何,让我们摘录几段有代表性的评论,倾听一下大洋彼岸的回声。

1982年6月10日,美国贝克海洋工程公司总裁到江南造船厂参观船体建造,面对眼前的情形,他由衷地感叹道:“这样好的建造质量,在美国也是很少见的。”

一名极富经验的英国船东委派的监造师,面对线型光顺、精度极高的船体,他感慨地对江南厂的领导说:“我在日本大阪工作了9年,监造过数十艘船舶,发现你们的质量和他们比起来,毫不逊色。”

1983年1月7日,桂江造船厂为香港欧亚船厂建造的第二座自升式钻井平台桩腿全部交工。在该平台桩腿的建造过程中,厂方严格按照美国船级社标准施工,美方验船师对产品的建造质量非常满意,曾在工件上书写道:“全世界最好的手工!”

1983年,上海造船厂为德国建造的4艘12300吨的集装箱多用途船,荣获国家金质奖。船舶交付使用后,成为德国奥伦道夫和彼得杜勒两家航运公司的主力船,营运于世界各地,迄今都还没大修过一次。因此,当上海造船厂厂长陈为铨一行于1989年8月出国考察期间,在汉堡拜访这两家外国船东时,他们交口盛赞这几条船质量可靠,对船良好的性能十分满意。

1982年,广州造船厂为美国普矛斯航运公司建成了第一艘11100吨集装箱船“巴布亚”号。油漆制造商代表和船东代表对船壳油漆检验后赞叹道:“除锈质量比欧洲大多数船厂好得多!”1982年9月,该船下水时,船东巴拉密苏底董事长对《羊城晚报》记者说:“‘巴布亚’号从质量、工期等方面都是令人满意的。广州造船厂的造船质量与欧洲平均水平相当,与日本、新加坡等地的船厂相比,某些地方甚至还好很多。”试航结束后,船东代表派克先生说:“试航的结果令人相当满意,而且质量比预想的还要好!”

1991年1月12日,当上海造船厂为德国和塞浦路斯建造的8艘28.3万立方英尺的第3艘冷藏船“蓝天”号交工时,德国船东阿伦凯尔航运公司总经理帕尔在交船仪式上说:“在我和我们的技术监造师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后,很高兴地得知,我们将得到的是完全符合我们技术规格的、质量上乘的船。这些船可以代表目前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冷藏船。上海造船厂的管理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们,可以为已经建造和正在建造的船舶感到骄傲!”

德国劳氏船级社的监造师阿纳·阿姆斯恰尔也明确指出:“在第一艘冷藏船进入商务运行之后的9个多月时间内,它频频地运载香蕉,表现非常完美!这归功于其稳定的温度控制,航运损耗降到了最低程度,从而创造了令人满意的经济效益!”

1991年,上海求新造船厂出口新加坡的两艘全格栅319箱集装箱船“爪哇龙”和“圣陀沙龙”号,在国际船舶市场同样受到好评。1991年5月24日,新加坡NOL公司接船代表、“爪哇龙”号船长王琪先生,在向求新造船厂厂长陈金海发来的传真中,对该船评价道:“此船装载量非常适宜,航行周期为一周,来往于新加坡和东南亚地区,真是太适宜了。该船的航速,加之其具有竞争性的燃油消耗量,使得它在运输业务中为我们带来巨大的利润。该船交付使用后,主机和甲板设备运转良好,驾驶室航海仪器一直工作正常,驾驶室配备的大量现代化导航设备,更是锦上添花;甲板吊车性能可靠,工作至今未出现过故障,是整条船建造质量的又一个优点。”

不但船舶建造,就连中国主机也受到外国船东和验船师们的交口赞誉。

挪威验船师斯克先生说:“我走遍世界各地,验收过100多条船用柴油机,你们这台机器质量是最好的。”

1988年年初,大连船用柴油机厂又向挪威乌格兰穿梭油轮公司顺利交工1台5S60MCE5船用柴油机,该公司代表坦伯格在交机现场说:“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合理、最科学、最经济的大型低速船用柴油机。”

著名的挪威船级社的验船师曾称大连船用柴油机厂:“完全有能力建造当今世界最为先进而且未曾建造过的机型,完全可以加入国际上公认的先进造机者的行列。”

对上海造船厂出口到德国的船用低速柴油机,瑞士服务工程师汉列斯坦认为:“该机的质量和制造周期与日本、韩国的同类产品相比,毫不逊色。”德国驻厂冷藏船监造师拉斯先生也说:“这台有许多改进措施的柴油机,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高质量地制造成功,即使在德国也很罕见!”

1989年,日本中心分析部次长相良隼二在《中国将成为新的造船王国》一文中,分析了世界造船发展趋势后,对中国造船业进行了评价。文中说:日本保持了30多年造船领先地位后,在1988年被韩国赶上了。根据劳氏船级社的统计,截至1988年6月底手持的工程量,韩国为650万总吨 (占世界总量27%),而日本为580万总吨 (占24%),而中国发展的势头绝不可小觑。他写道:

战后,日本首先超过英国成为世界造船第一,现在韩国又赶上来了,但它的竞争力已过早地出现了阴影,也成了被追赶的对象。那么,下一个世纪能赶上韩国的造船国在哪里呢?它无疑就是中国。

正如目前世界船舶的60%在日本、韩国、中国 (含台湾)等地区建造的那样,东亚是世界上最适合造船的地区。而如果有什么国家能赶上日本及韩国的话,恐怕也只有中国!

中国的船舶出口,已扩大到德国、挪威、美国、澳大利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船舶种类上从油轮到散装货船这样的普通船型应有尽有,并已建造出诸如集装箱船、冷藏船、汽车专用船以及液化气船等技术性强、附加值高的船舶,其势锐不可当。

中国的竞争力主要在于船价比韩国低。他们以低工资为后盾的低船价对海外的船主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且它的建造质量,评价也不低。一般认为,同韩国比,中国的建造方式比较严谨,在海外船主中正赢得广泛的信誉。

在设计上,除了十分特殊的船型,中国都可以自行设计,船用引擎也是通过引进国外技术来达到国产化的。而且造船厂的设备也在不断现代化,如使用电子计算机切割钢板等。

中国,已把造船工业作为一个出口创汇的战略产业作了长远的考虑,它准备在2000年以前,一方面将造船产量提高到400万吨,同时将船舶配套设备的国产化率提高到80%以上……

最近,由丹麦工业协会下属的20多家造船及配套企业组成的访华团,对中国大连、上海等地进行了友好访问,寻求与中国造船界、航运界合作。该访问团团长、丹麦工业协会高级顾问汉森通过访问,亲眼目睹了中国造船实力后,感慨颇多。他说:在大连他们见到能造巨型油船的船坞,在上海也见到正在建造的大型船坞。随着设施的完善和技术的进步,再加上中国的劳动力优势,汉森认为,到2010年左右,中国将成为世界造船大国和强国!正因为如此,他们选择了到中国访问,而不是日本、韩国或新加坡……

迎着初升的太阳,中国驶向世界的远洋巨轮,在浩瀚的大洋中掀起连天波涛!迎接它的,是一群群在辽阔的海天之间自由翱翔的海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