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海中远望苍穹
晨光初现。
随着三声笛响,“远望一号”“远望二号”及“远望三号”陆续起航,离开了基地码头,开始了远征太平洋的航程。3艘巨轮驶向大海,海面上留下一条条宽大的白色浪带。
海水,由欢快温柔的蔚蓝渐渐变幻为庄严凝重的深蓝。一条条鲨鱼,不时在舷边露出褐色的脊背;飞鱼,张开翅膀成群结队地在海面上跳跃飞翔。海空,也是蓝色的,它和海水连接在遥远的天际。
迎着风浪,披着霞光,巨轮风驰电掣般地向远海驶去。几艘船的船头两侧,镶嵌着毛泽东那豪放、潇洒的草书“远望”二字。甲板上,几十副白色的天线昂首而立,有的像刚出水的芙蓉舒展着花瓣,有的像利刃直指苍穹,还有的像此起彼伏的焊花,点缀着夜空——这一切,构成了神奇新颖的海上奇观。

我国自行研制的“远望”号航天测量船
3小时后,“远望”姐妹船驶到了我国12海里领海线。这时,每条船上数百名海军指战员和船员们,都整齐地肃立在船后的直升机平台上,准备举行向祖国告别的仪式。按照国际惯例,远离祖国的船只在驶到领海线时,应降下国旗,鸣笛1分钟,然后奏国歌。他们面向祖国,向徐徐下降的五星红旗行着注目礼,向祖国和亲人告别。
“远望”号至此已经近20次南下太平洋。
雄壮的国歌声,在海天之间蓦然响起,令每个中国人激奋和自豪。
“远望”号的姐妹船,是中国的航天测量船,是我国卫星发射中心海上测控的主要装备。几条船都是集当代高科技于一身,综合反映了我国造船、机械、电子、通讯、航天测控等先进技术和工艺成果,是我国科技领域的瑰宝,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这几条船均由上海江南造船厂建造,分别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中期交付使用。中国是继美、俄、法之后第4个拥有航天测量船的国家。
“远望一号”和“远望二号”大小完全一样,为2万吨级船,只是下水先后不一,而分别命名为一号和二号。这两艘船长190米、宽22.5米,船上的设备分别由动力系统、测量监控系统、通讯指挥系统、气象系统、后勤保障系统和导航定位系统组成,各种设备和仪器多达数千台,船有10层楼房高,舱室达400多个,住舱每间10多平方米或上百平方米,会堂面积达数百平方米。所有舱室的舾装,均为上乘,既庄严凝重,又清新典雅。
船上发电能力很强,所发电量,足够一个30万人口的城市生活之用。它储存的燃油和淡水,能保证连续航行100天使用,续航能力远远超过一般船舶。它航行的区域可达南北纬60度以内任何海域,船上大型雷达和遥控设备发出的巨大电波,既能准确测量火箭和卫星的外部情况,如速度、高度、倾角、轨迹和距离,也能探听卫星内部的奥秘。人们称它为“联通太空的使者”“海上游弋的科学城”。
“远望三号”于1995年3月28日由江南造船厂正式交付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使用。这是继“远望一号”“远望二号”之后,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三艘大型远洋测量船,它标志着我国海上测控能力又有了新的提高。这艘船集90年代造船工业、航天测控、电子、通讯、光学等高科技于一体,经江南造船厂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们4年的艰辛努力建造而成的。该船满载排水量1.6万多吨,续航能力为1.8万海里,同样也能在南北纬60度以内的海域进行航行。同样拥有测量、监视和控制系统,中心计算机能对全船各种测量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加工和处理;能在远洋上与北京卫星发射指挥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保持高质量的图像、数据、语音、电报等通讯;气象系统能随时接受卫星云图和各种资料。
“远望三号”较前两艘船有许多技术上的改进,设备配置更加合理;可靠性、稳定性和自动化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主要设备技术指标都达到当今世界先进水平。
波涛汹涌,海天茫茫。
此时,“远望”号三艘船已经离开祖国的领海。它们将再一次离开祖国,离开亲人,驶往浩瀚的太平洋,去执行祖国与人民交付的远洋测量任务。从1980年5月1日“远望”号向南太平洋迈出历史性的第一步起,20年来,它们往返于南太平洋和祖国海岸之间,执行蹈海寻天的神圣使命,总航程累计围绕地球转了几十圈。
20年来,“远望”号以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回报了祖国和人民。它们经受了南太平洋12级飓风和滔天巨浪的袭击,经历了烈日和热浪的考验。这些年来,它们圆满地完成了远程运载火箭、地球同步卫星、核潜艇水下发射导弹、潜地导弹发射等监控任务,特别是在我国承接的“亚洲一号”“奥赛特B1”“奥赛特B2”等对外商业卫星发射中,“远望”号不负众望,大显身手,在外商规定的时限内提前从海上发回精确的卫星初轨根数、入轨姿态、转速等重要数据,确保了发射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功,为我国航天技术走向世界和人类和平开发利用空间立下了汗马功劳。
“远望”号的建成和这些年来的航行情况证明,中国船舶工业不但能建造一般的民船和军船,而且还能高质量地建造南极考察船、北极破冰船、航天测量船等高科技船舶。这些高科技船舶,凝聚着中国造船人的心血和智慧,表现了中国造船人大无畏的气魄与对祖国的忠诚。
“远望”号以每小时18节的速度向大洋疾驰,驶过宫古海峡。站在船头上极目远眺,洋面上涌浪翻滚,白色的浪花就如涌动着的堆堆白雪,此起彼伏,涨涨消消。阳光从天空投射下来,辉映着白色的浪花,整个洋面汹涌澎湃,蔚为壮观。
航向直指南太平洋,“远望”姐妹们渐渐远去,不见踪影……
“只要我们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需要,我们可以提供各种吨位和各种技术要求的船舶,保证它们可以航行到世界任何一个航区。中国的高科技船舶,可以与世界任何国家的任何一家船厂媲美……”
这是《科技日报》在“远望三号”交付使用、准备远航到南太平洋时,该报评论员的一段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