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追日本和韩国的旗舰

猛追日本和韩国的旗舰

1995年6月20日。

挪威首都奥斯陆。

这一天,奥斯陆著名的国际商贸中心披红挂绿,热闹非凡。由挪威贸易理事会、挪威工商联合会和挪威船东协会联合举办的“中挪经贸日”活动开幕。

正在挪威进行友好访问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出席了开幕式。

这个活动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仪式是:中国大连造船新厂为挪威安德森·威廉姆森公司建造15万吨油轮的合同在这里签字。该轮是这家公司向大连造船新厂订造的第3艘同类型同吨位的巨型船舶。

img

中国大连造船新厂为挪威建造的大型穿梭油轮

李岚清副总理出席了合同的签字仪式。当双方交换合同文本后,李副总理高兴地说:“前次我到挪威访问,是我们买挪威的船;这次到挪威,是挪威买我们的船!对此,我感到十分高兴!我相信,中挪两国在经贸合作方面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

是啊,物换星移,今非昔比。士别三日还当刮目相看,何况是迅速崛起的一个强大的国家!

两次承接挪威巨型油船的中国大连造船新厂,沉稳地注视着国际船舶市场的一切变化,保持着冷静驾驭市场的气度和姿态。

照理说,他们完全有理由对这巨大的变化感到自豪。

1995年6月28日,《日本经济新闻》记者撰文评论道:“大连造船新厂是新兴的中国造船业猛追日本、韩国的 ‘旗舰’,是中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船厂,是中国国有大企业走向市场成功的典范!”

这一评论绝非溢美之词。大连造船新厂虽然迄今只有7年的历史,但它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船厂,年造船吨位占我国造船总吨位的四分之一;在世界船舶市场并不景气的情况下,目前手持的订单已有100万吨以上,交船日期已排到4年之后;这些订单令国外同行们既羡慕又嫉妒。更为难得的是,这些船绝大多数是由西方航运大国订造的;这个厂取得的这些订单,完全是同国外造船厂进行公平竞争所取得的——不,其实还不平等,因为国外任何一家与他们竞争的船厂,都有政府的财政补贴,有的国家给予船厂的补贴竟高达船价的30%!而大连造船新厂不但没有国家补贴,反而还要向国家上缴税收和利润!

1996年,这个只有4600人的船厂却干出了先前要4万人才能干出的活。这年,他们创产值18个亿,销售收入达到23个亿!

奇迹!外国造钢质船几百年,中国造钢质船几十年,大连造船新厂起步只有短短几年。在几年时间里,就缩短了与世界的差距,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1990年,大连造船新厂刚成立时,他们便迫不及待地向国际市场“抢滩”,没想到一下海就被狠狠地呛了一口水:他们拿到市场上去的12万吨穿梭油轮缺乏竞争力,根本无人问津。企业一时面临着无船可造的尴尬境地。

大连造船新厂的决策者们慢慢地品尝着苦果,不断调整着自己的思路,不断开阔着新的视野,收集整理着整个国际船舶市场的信息。在他们着手开发新船型时,得到一个重要信息:世界上有的15万吨散货轮,由于结构强度差,已发生多起沉没和船体断裂事故,如果能解决这一难题,开发出新的船型,肯定会受到船东的欢迎。1991年8月,他们终于拿到了建厂后的第一张订单。此后,他们一举击败了挪威吉玉宝公司老客户——韩国某大型造船厂,与该公司签订了8条大船的合同,后来居上的大连造船新厂成了这个跨国航运大公司重要的合作伙伴。

如此,大连造船新厂为挪威、比利时建造的巨型散货轮和油轮,作为极有分量的敲门砖,敲开了世界船舶市场的大门。当然,他们的每一份订单,都是同世界知名的造船厂激烈竞争后取得的。短短几年,他们便成功地跻进了西班牙、希腊、比利时、挪威、美国等世界航运大国的市场。

经过几年国际市场风雨的洗礼,大连造船新厂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当他们拥有了被称之为“神州第一吊”的900吨龙门吊,拥有了被称之为“神州第一坞”的30万吨船坞后,更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备生产超大型船舶能力的船厂。

厂长李占一很忙,同作者见面仅仅交谈几句话,便被络绎不断的来人和电话打断。副厂长殷明荣在结束采访时,说了一番颇为振奋人心的话:“我们大连造船新厂的奋斗目标,就是争创世界一流企业!到2000年,产值要达到40个亿,利税达到4个亿,造船产量达到100万吨,人员不超过4000人——到那时,我们更可以与世界上任何船厂进行竞争了!”

殷副厂长所描述的工厂发展前景,不但早已实现,而且更加绚丽多彩。正如《日本经济新闻》记者所评论的:“大连造船新厂是新兴的中国造船业猛追日本、韩国的 ‘旗舰’,是中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船厂,是中国国有大企业走向市场成功的典范!”

此言不谬。

其实,大连造船新厂的情形,只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造船行业的一个缩影——在迈入新世纪时,在中国大地上,从南到北,从北到南,中国船舶工业已形成集团冲锋之势,其势已锐不可当!或许,大连造船新厂只是在这集团冲锋之中,扮演着“尖刀连”或“突击队”的角色罢了。

日本一位造船专家在香港的《大公报》发表评论说:“中国造船业已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其标志是大连造船新厂的营运和发展。可以预料的是,在不久的将来,中国造船业将会超越日本,甚至韩国。”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这个厂寄托了殷切的期望,他们多次视察大连造船新厂,并欣然为他们多次题词。

海风吹过香炉礁,海鸟拍打着浪丛——哦哦,船厂繁忙的新的一天又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