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从深海飞向蓝天
火箭!
一枚乳白色的火箭,随着一声果断而短促的口令声,从我国北方某海域深处的一个现代化的流动基地——核潜艇上呼啸而出,挟着雷鸣闪电,喷着耀眼的火舌,扶摇着飞上浩瀚的苍穹!
它辉映着秦时的明月,
它俯瞰着汉代的雄关。
它穿过了甲午的风云,
它冷对着卢沟的烽烟。
1988年9月15日,盼望已久的我国核潜艇从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日子终于来到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金风阵阵,大海显得格外蔚蓝。站在潜艇的舰桥上,极目远眺,只见碧水连天,波光潋滟。在海天衔接处,有数十艘战舰来回穿梭,更给人增添了神秘和凝重感。
火箭飞向蓝天,准确地溅落在预定的海域。
新华社北京9月27日电:我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成功!核潜艇为中国自行研制,火箭准确溅落在预定海域,整个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火箭时的情形
随着深海中传来的这声巨响,中国人民严肃而冷静地告诉世界:继苏、美、法、英之后,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能力的国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毛主席曾发出庄严的号召,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我们没有用一万年,也没有用一千年,更没有用一百年、几十年,而是用几年时间就搞出来了。”
泪,欣喜的泪,激动的泪,百感交集的泪,从白发苍苍的老科学家眼睛里流了出来,从饱经沧桑的将军们的脸颊上流了下来,从年轻的水兵和工人们的腮边滚落下来——近万名参试人员肃穆地站立在甲板上、海岸边,庄严地向浮出海面的导弹核潜艇上飘扬的五星红旗行着注目礼!
中国核潜艇研制并发射导弹成功,标志着中国国防建设和海军建设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同时也显示了中国船舶工业部门在海军舰艇方面的研制水平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它凝聚着几十万船舶工业大军和国内其他科研生产部门、科技人员和工人们的聪明才智,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导弹核潜艇,它的复杂程度可以说超过原子弹和氢弹!原子弹或氢弹只是它其中的一个系统。如果说原子弹或氢弹是国防尖端科学的一顶皇冠的话,那么,导弹核潜艇则是这顶皇冠上一颗光彩夺目的宝石,它所包含的是一个天文数字般的工作量和一个个深不可测的复杂系统。

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在某船厂准备下水时的情景
神出鬼没的常规的潜艇,尚且令交战双方提心吊胆;那无影无踪的核动力潜艇,则更是令人胆战心惊!如果说,常规的潜艇是海中出没无常、沉沉浮浮的巨鲸的话,那么,核动力潜艇则是大海中无拘无束、凌厉威猛的鲨鱼!拥有核动力装置的潜艇,无疑是海下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它不需要外面的空气,轴功率、水下排水量、下潜深度等是常规潜艇无法比拟的,而且可以连续在水下潜伏几个月!由于这些优势,地面上极不容易捕捉它的踪影。一个国家即使地面设施被战争全部摧毁,而海洋深处只要留有一条未被打击的核潜艇,它携带的导弹从水下发射出来,仍然可以摧毁另一个国家大批重要的军事、政治和经济目标!
这,就是令人恐怖的第二次核打击力量!
核潜艇,作为一种最新型的战略武器,国外把它列为“绝密”的范畴,对它严密封锁,就连美英那些刁钻狡猾的记者们,削尖脑袋钻营了好多年,连核潜艇的鳞片也没有见过!
中国人在一张白纸上画出了飘扬着五星红旗的导弹核潜艇,并完美地把它建造了出来,这令整个世界,特别是西方国家的政要和军方震惊疑惑了好多年。
是的,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当时中国船舶工业的科研和建造水平,比西方国家落后了三四十年,可中国的科学家和建造师们为什么能在并不长的时间里,跃上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峰,摘取皇冠上的这颗宝石呢?
谜底像1+1那么简单,却又像哥德巴赫猜想那样不可思议——既如此,限于篇幅,让我们撷取核潜艇进行深潜试验的一个片段,来见证中国核潜艇诞生的过程吧!
这是一个晴朗的夜晚,一弯月牙悬挂在南海的海空之中,海浪温柔地抚吻着停泊在海湾的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而今,它经历了陆上试验、系泊试验和航行试验等,迎接它的将是最严酷的考验——深潜。
这次试验非同小可。试验成功,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之奋斗10多年的核潜艇正式诞生;而试验失败,将只是永远葬身于海底的一堆废铜烂铁,仅核污染,就够我们的子孙清理几百年。
这绝非危言耸听。
人类的科学探险,能一帆风顺,不付出任何代价的,恐怕是绝无仅有。在世界科技史上,无论昨天还是今天,由于试验失败而造成的巨大灾难,每每想起便令人不寒而栗!
1960年10月17日,苏联拜科努尔发射场向夏威夷1000公里的海域发射洲际运载火箭,火箭点火后未脱离发射台就发生了猛烈爆炸,在场督阵的苏联国防部长、火箭部队司令米·伊·涅杰林元帅,以及几十名将校级火箭专家当场被炸死。
1963年4月9日,美国“长尾鲨”号鱼雷核潜艇在马萨诸塞州科特角以东220海里、水深为2550米的海域进行深潜试验。当潜艇准备向极限深度下潜时,在海面担任救护的舰船只听见空气进入潜艇,艇壳被压得粉碎的噪声后,随即便与潜艇失去联系——“长尾鲨”号连同艇上的129人全部葬身海底!
1967年,苏联切尔诺贝利的一座核反应堆堆芯起火,将致命的物质喷入乌克兰上空,进而蔓及整个苏联及欧洲广大地区;至于日本福岛核电站所造成的重大灾难,更是让人心有余悸。
这些重大的事故,给世界上从事科学试验,特别是从事军事科学试验的人们带来的心理阴影,那是不言而喻的。
中国核潜艇的设计师、建造师以及驾驭者们,现在要进行的深潜试验,正面临着最严峻的考验。这条艇上,每台设备、每根管道、每条电缆、每颗螺钉,全部是由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制造!
是啊,神秘无穷的大海,变幻莫测的海底世界,给予中国核潜艇设计师和驾驭者们是喜还是悲,是福还是祸呢?夜幕降临了,总设计师黄旭华还倘徉在沙滩上,望着夜色中的海面,陷入久久的沉思。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天刚亮,中国人自己建造的核潜艇响起3声高亢嘹亮的汽笛,义无反顾地向大海深处驶去!
担任这次深潜试验的指挥员是某潜艇基地的司令员杨玺,在指挥舱的,还有主动上艇与官兵们同舟共济的总设计师黄旭华、舰队副参谋长王守仁、核潜艇办公室主任吴廷国、核潜艇生产厂副厂长王道桐,艇长是王福山。
潜艇风驰电掣般驶向大海,到达指定海域。
艇长果断下达命令:“全体人员进入一级战备,准备下潜!”
天公作美。此时海面上刮着5级偏东风,浪高不到2米。从舰桥上往外极目望去,天也蔚蓝,水也蔚蓝。远处,一艘艘参加试验护航的舰船正在海上游弋,一群群海鸟拍打着翅膀起落在浪丛之中。
“报告指挥员,各舱准备完毕!”
“下潜!”艇长果断下达命令。
指挥舱里,数不清的红绿信号灯在熠熠闪烁;一排排仪表指针在和谐摆动;多种显示屏上的电子信号,有的似流星划过天际,有的像彩带当空飞舞——这里是电子的世界,是科学的迷宫。
艇长指令发出,潜艇以首倾3度,主机前进1的姿态向大海深处潜去!
今天,中国核潜艇预定的极限试验深度,在当今世界潜艇中是领先的。
潜艇坚毅而又果断地下潜,下潜!
艇外早已是一片黑暗的世界。众所周知,在深海中,深度每增加10米,便增加1个大气压。在艇上参试的人员都清楚,如在60米的深处发生意外,借助救生器材,尚还有一线生还的希望;超过60米,即使能够出舱,巨大的海水压力,也会毫不留情地把人压下海底!
中国核潜艇的设计师和建造师们,尽管他们完成的是一个天文数字般的工程,但对中国船舶工业的科研水平和建造水平,他们心里还是充满自信的。在此之前,他们在陆上已进行了2个月的严格检查和试验,他们相信这艘由我们自行设计和建造的潜艇完全能经受住这次深潜的严峻挑战!尽管这次试验是前所未有和充满惊险的,但核潜艇生产厂的几十位参试队员,没有一个提出不上艇的。王道桐副厂长向他们的队员宣布:试验中,艇上出现任何问题,都直接向他报告,都必须保持镇定,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能动摇指挥员的决心!

我国首艘核潜艇在某船厂下水时的情形
潜艇继续下潜,100米、200米……艇外早就是漆黑一片。潜艇此时已逐渐向极限深度接近。各舱室每潜10米便通报一次。参试人员在极度认真,同时也极度紧张中各自坚守着岗位。
“继续下潜!”按照预定方案,艇长毫不犹豫地下达着命令。
海水压力越来越大,仿佛能听见巨大的海水压力把艇壳挤压得“哐哐”直响的声音,也仿佛能感觉到整条艇都在颤抖——海水的压力实在太大太大了!
“继续下潜!”中国人的意志同这艘核潜艇的合金艇壳一样坚不可摧!
深海中,每一个艇员都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镇定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杨玺司令员笔直地站在艇长王福山身后,稳如泰山;黄旭华总设计师和其他人员或坐或站,眼睛盯住仪器仪表,镇定如常。
下潜,下潜!义无反顾地下潜!不达目的不罢休,不到黄河心不死!这情形,绝不亚于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表面般惊险。
啊,多么难得的一瞬!测深仪指针读数,终于达到了预定的深潜深度,并还超过预定深度3米!
各战位的人员立即紧张、细致地进行测量、记录。
“任务全部完成,上浮!”指挥台传来了上浮命令。
少顷,潜艇以艉倾5度、主机前进2的姿态,昂首浮出了海面——哦哦,天还是那么蓝,水还是那么蓝,飘扬在海风中的五星红旗却似一团燃烧的火焰!
“呜——”海面上,几十艘参加护卫的舰艇同时忘情地拉响了汽笛,整个海天都在汽笛的欢鸣声中激动起来。
天也茫茫,水也茫茫。中国在潜艇这个领域异军突起,铸造出深海一枚利剑,树起了一块深海丰碑,令整个世界刮目——核潜艇的建造成功,是中国船舶工业部门为国家为人民交出的一份合格答卷。
中国人民为之奋斗了几十年的核潜艇,而今正满载着中华民族和平善良的希冀,巡弋在祖国壮丽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