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探索与研究》简介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探索与研究》这本书是由.张廷, 于健, 胡一铭主编创作的,《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探索与研究》共有133章节
1
前言
青年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国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2
目录
目 录 前言 绪论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二、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新路径 第一章 第二课堂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节 追求大学...
3
绪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任务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2016年1...
4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并强调:“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
5
二、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新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了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提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学...
6
第一章 第二课堂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推进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是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一环,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动基层共青团改革的内在要求,对于促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
7
第一节 追求大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高职教育的“需求侧、供给侧”两端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各行各业要求高职人才德技并重,高职院校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技能,还要具备创新精神...
8
一、第二课堂是提升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视察时曾指出,“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统筹规划社会实践教育环节。...
9
二、第二课堂是满足大学生成长需求的题中之义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10
第二节 服务立德树人
第二课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
11
一、立德树人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大学生是大学存在与发展的根本。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最初使命,无论何时都不曾改变。高校只有抓好人才培养,才不会偏离方向,才能办人民真正满意的...
12
二、第二课堂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
13
三、第二课堂是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的关键途径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行动指南和指导思想,是素质教育的价值追求和核心目标。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共教育部党...
14
第三节 完善育人体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要求通过探索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等途径,帮助大学生开阔视野、了解社会和提高综...
15
一、“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
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要求,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2016年,团中央启动全国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工作,对大学...
16
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的意义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坚持“融入人才培养大局、坚持服务大学生发展需求、坚持发挥第二课堂优势、坚持突出基层主体地位”的基本原则,充分借鉴第一课堂教学育人机理和工作...
17
第二章 第二课堂活动概述
高校第二课堂是指学校在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教学活动(第一课堂)之外,组织和引导大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包括知识性、学术性、文艺性、健身性、公益性活动等,是...
18
第一节 第二课堂的定义
第二课堂为大学生搭建了充分展示各自创造能力的平台,为他们提供了个性化发展的机会,具有第一课堂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第二课堂自1983年概念提出后,先后经历了萌发...
19
一、第二课堂的提出
1983年,国内学者朱九思在《高等学校管理》一书中率先提出第二课堂概念,“是指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大学生开展各种健康的、有意义的课外活动。”第二课堂自提出...
20
二、第二课堂的发展历程
(一)萌发式发展阶段(1999—2002年) 1999年以前,国内各高校的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零星开展,没有成为社会、学校的系统工作,大多由大学生自行组织开展,大...
21
第二节 第二课堂活动的本质特点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是对高校常规教学的重要补充。第一课堂的任务是对人才按一般性要求广泛培养,第二课堂则是解决人才个性展示、特长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第二课堂...
22
一、大学生的主体性
大学生是在课余时间进行第二课堂活动的,活动内容包括思想引领类、社会实践类、创新创业实践类、实习实践类、素质拓展类等。课余时间是大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尽管高校...
23
二、形式的灵活性
第二课堂是与第一课堂相区别的一种教育途径和方式,它没有纳入国家正规的或专业的教学大纲,但是,应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相关部门或人员统一组织和引...
24
三、实践的广泛性
学习的目的就是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更好地走向实践,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但是课堂教学偏重理论,在应用活动与深度实践方面受到限制。第二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发展与延伸,弥...
25
四、发展的全面性
第二课堂的本质要求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课堂是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是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必需。第二课堂不仅符合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也符合社...
26
第三节 第二课堂活动的功能
第二课堂作为一种实践教育形式,与第一课堂相互匹配、相互补充,活动组织更有保障,活动内容更有针对性,活动方式更加规范有序。第二课堂具有第一课堂所没有的功能,是大学...
27
一、导向功能
导向功能是指运用启发、动员、教育、监督、批评等方式,把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方向上。第二课堂的导向功能是指,在具体的条件和环境下,通过各种...
28
二、实践功能
第二课堂具有开放性、社会性、实践性,从第二课堂的特点可知,它更倾向于直接经验、实践活动技能的获得。与第一课堂相比,第二课堂活动更强调让大学生在亲身实践过程中,理...
29
三、创造功能
第二课堂具有自主性、互动性和灵活性,开展教育活动时,第二课堂活动不规定参与者的资格条件,如年级、专业等,而是按大学生的兴趣开设,将具有共同价值目标、兴趣爱好的大...
30
四、凝聚功能
第二课堂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寓教于乐,把大学生共同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改变了传统的说教模式,实行充分互动,大学生在服务、奉献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