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成绩单”生成与归档
2025年08月10日
二、“第二课堂成绩单”生成与归档
在教育评价实践中,评价结果的运用对于评价对象及评价本身具有反馈和导向作用。《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成绩单的价值,合理运用学生素质能力评价的结果。因此,立足于大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多元多样,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对素质教育贡献度评价的角度出发,形成兼具定性和定量评价、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具备高校行政效力的第二课堂成绩单显得尤为必要。它不仅可用于评价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为企业用人和高校发展提供依据。
第二课堂成绩单有三种模式可供选择:一是“档案式”成绩单,突出过程性评价,按时间顺序记录大学生参与的课程,并将其存入大学生档案;二是“模块式”成绩单,突出定性和定量评价的结合,对大学生思想学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优势模块进行突出展示,可用于大学生学习深造、求职等方面;三是“素质能力式”成绩单,突出评价理论和方法的结合,可参考知名企业人才招聘选拔能力评测表,结合大学生大学期间参与课程的实际情况,对大学生素质能力现状建模,量化大学生素质能力的养成效果,形成大学生素质能力轮廓的“画像”,用于对大学生素质能力需求较强的人事部门。同时,将大学生毕业时生成的最终版“第二课堂成绩单”装入档案,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鉴定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