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模式:第二课堂+社会调研,提升社会贡献度

二、社会实践模式:第二课堂+社会调研,提升社会贡献度

将第二课堂与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大学生接触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切身感受党的政策方针带给社会的巨大变化,从而激发其正确的价值追求。

(一)统筹实践教学环节

开设“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该课程按照各学校相应的学时标准安排教学计划,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统筹分配。同时,将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环节和“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相结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向课前和课后延伸,形成从入学教育、课内外实践、社会实践到毕业教育的全过程实践教育体系。

(二)组建“实践导师团”

成立由思政课教师、党政干部、学工队伍共同组成的百人“实践导师团”,主要负责提供社会实践选题指导、理论培训并根据实际带队开展实践。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主题,设计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每个支部组建团支部实践团队,每个团总支组建系级重点实践团队,学院团委组建学院重点实践团队,到祖国各地开展实践,打造“行走的课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三)实现实践成果反哺课堂

实践活动结束后,要求大学生提交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成果,特别是鼓励大学生将实践成果以音视频等形式带回课堂,与“实践导师团”进一步探讨,将鲜活的理论成果与现实情况融入“实践归来话分享”交流活动,通过展板、PPT、宣讲等方式展示实践成果,让实践活动变得立体而丰富。投票选出优秀实践成果,评价结果纳入“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考核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