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内容完善充实

三、第二课堂内容完善充实

(一)统筹做好内容设计

将思政课作为团员教育的重要课程,通过建立思政课教师队伍与学工队伍的日常联系沟通机制、本科生思政班主任制度、思政课集体备课制度等,在对不同思政课内容加强衔接研究的同时,统筹做好主题团日、团课和思政课内容的有效衔接,将团日活动和团课主题与思政课专题相结合。此外,还应积极探索建立团员队伍建设与思政课学习情况的关联机制,将思政课成绩纳入团员评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体系,引导大学生不断提高个人思想理论素养。

(二)建立特聘讲师制度

建立思政课教师担任大学生理论社团指导教师和大学生党校团校讲师制度,并纳入教师考核指标。成立由思政课教师为主要成员的专家理论宣讲团,以先立项后宣讲的方式,针对大学生关心的理论热点开展研究,深入学生支部与大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提升理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荣誉体系,激励广大思政课教师全过程全方位深入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统筹实践教学环节

开设“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该课程按照32学时标准安排教学计划,统筹分配在各门思政课教学计划中。同时将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环节和大学生“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相结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向课前和课后延伸,形成从入学教育、课内外实践、社会实践到毕业教育的全过程实践教育体系。

(四)组建“实践导师团”

成立由思政课教师、党政干部、学工队伍共同组成的百人“实践导师团”,主要负责提供社会实践选题指导、理论培训并根据实际带队开展实践。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主题,设计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每年指导实践队伍到祖国各地开展实践,打造“行走的课堂”。

(五)建设第二课堂“金课”群

突出“思想性、规范性、创新性、塑造力、吸引力”的建设内涵,以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为育人目标,面向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挖掘第二课堂育人价值,提升第二课堂育人实效,科学设计活动任务、环节流程、评价办法等要素。规范性和创新性是建设“金课”的主要要求,将思想性贯穿于第二课堂教育的各个环节,让大学生“爱参与、有收获、真成长”。

(六)建立质量管理制度

学习借鉴第一课堂课程的规范化思维和标准化做法,建立从活动申请设立到评价反馈的闭环质量管理体系。制定“教学大纲”作为第二课堂活动的质量控制标准,明确影响第二课堂质量的关键要素,确保第二课堂活动育人目标明确、基本要素完善、任务安排充实、环节设置科学、评价办法合理。建立多方参与的过程监控和督导体系、监测评估体系,设计评价指标、评估对象、评价主体、评价方法、结果运用等,确保第二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建设一批过硬的第二课堂思政“金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