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2025年08月10日
一、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以学生为本”原则
大学生是第二课堂活动的主体,在课程设置、指导教师选聘、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等整个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学校和教师要做好引导、监督和考核工作,要打破教师主导、大学生被动参与的局面。鼓励大学生围绕兴趣爱好长期深入参与一系列第二课堂活动,让大学生通过系统锻炼获得较大提高。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大学生个性发展,通过差异化的课程设计,实现因材施教。
(二)导向性原则
在充分考虑大学生实际情况及保护其个性的同时,对其基础能力素质提升进行有效的引导。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较高的社会实践能力是每个大学生都要具备的,应规定所有大学生都要参与相关的活动及课程。对于学术研究、艺术创作等要求较高能力素养的活动及课程,鼓励有能力有兴趣的大学生参与并长期坚持下去。
(三)实践性原则
第一课堂教学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让大学生获得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而第二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大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素质,把课堂所学与实际应用密切结合起来,因此在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开展和考核中要以实践为主,注重大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亲身体验感受,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动手能力,提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