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与第二课堂的对立统一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第二课堂的对立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首先,第二课堂坚持了实事求是原则,在遵循思想政治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一切从学生成长需求的实际出发。第一课堂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强调通过系统化、正规化的课堂讲授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大学生积累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而第二课堂注重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课堂教育在知识传授方面的补充和提升,但其不等同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它从大学生成长需求这一实际出发,强调大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性。尽管第二课堂的总构想已纳入学校教育的培养方案中,但不同于课堂教育主要由教师主导,第二课堂主要由学生主导,更多体现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特征,以期达到加深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理论的目的。

其次,第二课堂坚持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原则,贯彻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彻底地落实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第二课堂以第一课堂为基础,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有赖于对第一课堂理论知识的准确理解和系统掌握,而第二课堂又是第一课堂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桥梁,是对第一课堂的有机补充,具有完善教育需求的功能,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在实践基础上形式与内容、方法与本质的内在统一。同时,将大学生在课堂教育中接受的理论知识经由实践活动,生成大学生自己的体验与认知,从而内化为大学生自己的意识与品质。正确运用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当前高校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第二课堂已成为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目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和途径。

最后,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作为不同的教育形态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实践是价值研究的现实基础,通过实践,主客体才能实现双向转化,即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这种过程是进一步学习和内化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帮助大学生完成这种转化,第一课堂指导第二课堂有效开展和生动实践,第二课堂深化巩固第一课堂所学知识内容,两者有机配合,共同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实现大学生对客观世界的逻辑把握并使其具备一定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能力,使他们最终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