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践的广泛性

三、实践的广泛性

学习的目的就是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更好地走向实践,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但是课堂教学偏重理论,在应用活动与深度实践方面受到限制。第二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发展与延伸,弥补了第一课堂“说教式”知识传授的弊端,是理论与实际相连的桥梁,其生命力就在于本身所具有的实践性。第二课堂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认知能力,以实践和体验为核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力图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并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勤工俭学、青年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能让大学生通过思考与实践,整合、拓展和激活专业知识,获得直接的个人经验和知识应用能力,让大学生在学校就能感知到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多样性,使其初步形成直观的判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领域和方向。同时,第二课堂具有丰富的社会活动类型,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大学生的需求。它不仅能够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长才干,还可以提高大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把握全局。可见,第二课堂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得以持续发展的前提,能够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注入不竭的“源头活水”,增强其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