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城乡风貌,追溯红色记忆——建筑工程系深入农村牧区展开“三下乡”之旅
根据我系建筑专业职业技能特点,通过对文化建筑物的现场测量与绘制,引领大学生用实际行动切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让大学生通过“三下乡”实践活动传承革命历史红色基因,担当起边疆民族团结的重任。
建筑工程系虽然学生少、教师少,但我们从不缺席每年的实践活动,一直认真做好实践工作。我们经过三年的不断努力,已经形成了以“手绘城乡风貌,追溯红色记忆”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前后共有5名带队教师与150多名志愿者参与活动,总共组织了19支“三下乡”团队,这些团队深入农村牧区、城镇社区、贫困地区以及红色教育基地,走访了6个城市及乡村,参观了10处红色教育基地,慰问了1处国家级贫困县,手绘测量作品20多幅,慰问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且深入每家每户了解民情,同时调研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等国家关注的问题。
(一)手绘城乡风貌
我系连续三年以“千山万水体民情,一量一绘系古今”为主题,结合我系测绘技能特点,对当地文化建筑进行测量绘画,用自己的画笔去描绘文化建筑和风土人情。我系教师和学生干部查阅了大量资料,准备了测量工具和绘画材料,分别画出了扎兰屯市、阿荣旗、满洲里等地的历史文化建筑,其中,有博物馆、抗联英雄纪念园、满洲里国门、界碑和满洲里红色展览馆。我们用画笔记录下这几座小城的历史变迁和现在的发展状况,同时我们用专业的测量设备对霍尔奇镇知木伦村的10座全覆盖的房子进行了现场测量测绘,志愿者利用所学的知识,用CAD绘制当地乡村公路地图和房屋建筑,以给村民带来更便利的生活。志愿者们通过建筑测量和速写的形式来感受和领悟建筑美。
(二)追溯红色记忆
为了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年我系“三下乡”队伍分别参观了扎兰屯火车站旧址、中东铁路博物馆、抗联英雄纪念园、王杰纪念馆、满洲里红色展览馆和中共六大展览馆等多处革命文化建筑旧址。同时,我们对吊桥公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了红色学习走访调研,切实感受到革命的艰辛和伟大,感悟到我们要传承革命历史红色基因,担当起促进边疆民族团结的重任。用我们自己的实际行动,充分发挥青年团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更多的青年团员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投入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
(三)慰问贫困家庭
2020年是脱贫攻坚关键年、决胜年、收官年,我系志愿者来到霍尔奇镇知木伦村,这个村子是国家级贫困村,是阿荣旗深处的一个村子,村子四面环山,只有一条破旧的公路与外面相连,村子里很多住户是贫困户。志愿者们带着扶贫物资和测量工具来到这个静谧又祥和的村子。志愿者们与贫困户亲切互动,以拉家常的方式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来源,细致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耐心倾听他们对精准帮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给他们送去慰问品,帮助农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使村民们深切感受到了我系志愿者们的关怀和温暖。
经过志愿者们的调研,我们发现,通过国家的扶贫帮扶等政策,霍尔奇镇知木伦村住宿条件已经好了起来,家家户户的生活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并且每家贫困户的墙上都贴有扶贫工作人员相关联系方式和脱贫攻坚工作明白卡。通过实实在在的住房等基层建设,老百姓得到了很大的实惠。
我系开展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在走访慰问活动中,得到当地居民的高度评价和赞扬。在给困难群众带来物质关怀和精神慰藉的过程中,志愿者们明确了自己的定位,明白了自己肩上的使命,同时也认识到自己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应该积极走出象牙塔,到社会中去,了解国情,服务社会。
在每次实践活动中,我系志愿者们都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帮扶工作,志愿者们通过点滴的行动为社会奉献力量和爱心。每次实践活动,都是他们学习生活的新开始、新起点、新方向。2020年我们满载而归,未来我们将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