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特点
(一)认知水平不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因而高职教育在培养技能型人才上的作用日益凸显,逐渐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高职教育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率提高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近几年随着全国高考生源数量的不断下降,原本就生源紧张的高职院校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招生难题,不仅其生源结构发生变化,而且总体生源的质量也有所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难度,不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高职院校生源多样化且学生认知水平参差不齐,从高职院校生源的来源看,一部分学生来自普通高中,这些学生由于在填报志愿时失误,而以较高的成绩进入高职院校,从而造成了强大的心理落差,另一部分学生是在初中期间出现厌学、叛逆心理,父母为了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而选择职业院校。这部分学生在基础理论知识方面存在差异,在动手实践能力方面也存在差异,这大大增加了高职教师的授课难度。
(二)目标需求多元
虽然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非常明确,即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强和全面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但是随着市场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对高职大学生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获得技能本领是他们的首要目标需求,其他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是他们重要的目标需求。因此,这些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目标需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这对高职教师、教学课程体系以及社会实践实习等都提出了新的需求,价值诉求也逐渐提高。
(三)思想觉悟不高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觉悟意识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由于对党史国史、时政要闻的了解不够深入,存在着责任意识缺失现象。虽然,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整体思想政治状况是良好的,但部分大学生在对待一些问题上态度冷淡、责任意识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