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青年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国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融合、专业能力与通用能力复合、个人才能与团队需求契合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和延伸,不仅能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锻炼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更是解决“培养什么样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途径。2018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出台《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要求各高校充分借鉴第一课堂教学育人机制和工作体系,整体设计高校共青团工作内容、项目供给、评价机制和运行模式,实现共青团组织实施的思想政治引领类、素质拓展提升类、社会实践锻炼类、志愿公益服务类和自我管理服务类等第二课堂活动的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实现高校大学生参与共青团第二课堂活动可记录、可评价、可测量、可呈现。

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认真落实《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的文件精神,用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第二课堂活动,保障大学生权利,助力大学生发展。经过三年的努力,以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的第二课堂活动蓬勃开展,已经实现了大型活动院级化、精品化;中型活动系部化、民族化;小型活动社团化、常态化;日常活动支部化、规范化,解决了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活动供需不平衡的难题。同时,七大活动板块搭建完成,目标清晰,用思想政治素养类活动培养理想信念坚定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用社会责任担当类活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事业奉献者;用实习实践能力类活动培养职业素养全面的社会主义事业践行者;用创新创业能力类活动培养勇于改革创新的社会主义事业创造者;用文体素质拓展类活动培养文化自信坚定的社会主义事业传承者;用青年成长履历类活动培养具备领导才能的社会主义事业开创者;用职业技能大赛类活动培养专业技术过硬的社会主义事业劳动者。职业化、特色化的第二课堂活动建设已初见成果。

本书的编写,是贯彻落实《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文件精神的具体举措;是梳理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第二课堂”建设经验,帮助其他高职院校进一步深入落实“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重要举措。本书着眼系统性、指导性、实用性的总体定位,采用理论分析、文献节选、资料注解和案例介绍相结合的编写方式,引入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组织学等学科的学术成果,选编了大量来自基层一线、效果显著、便于推广的工作案例,为高职院校团干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供参考。

本书共包括第二课堂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第二课堂活动概述、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建设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思想育人研究、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研究、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文化育人研究、“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体系和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第二课堂制度汇编九个部分。张廷副教授对第二课堂的起源、发展和意义进行了总结,于健副教授对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高职院校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进行了分析,胡一铭讲师从思想育人研究、实践育人研究、文化育人研究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编委会全体教师对“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体系进行了系统阐释。本书是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共青团五年的实践成果,也将作为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德育工作的指南。本书的编写离不开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党政部门对青年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也离不开学院共青团战线全体团干部的努力和付出,衷心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广大高职院校进一步深入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帮助。

本书难免有不足和错讹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