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人在高职院校中的意义
(一)文化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途径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是当前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校园文化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因素,它能够进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性与亲和力,实现育人的生活化。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对“十大育人”体系的积极构建,文化育人更是其中重要一环。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高校校园文化能够以先进文化的内在规定性,引导大学生形成坚定正确的政治态度与政治立场,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高校校园文化最深层的育人力量,也是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最高追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要坚持以先进的文化育人,承担以先进文化所包含的价值体系去引导大学生价值观念形成的职责。所以,高校必须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时代内涵,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全校范围内弘扬最能够体现时代内涵与育人本质的价值观念,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塑造人、鼓舞人、引领人、培养人。
(二)文化育人是实现文化传承创新的基本手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够为高校校园文化育人提供丰厚的文化沃土,高校能够通过开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底蕴的主题文化活动,将广大师生引导到高校校园文化追求的价值取向上来。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过程也是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一方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规定着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是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重要文化资源;另一方面,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术发展的重要阵地,能够以科学理论创新来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推动社会文化前进。高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不仅要掌握前人积累的优秀文化成果,更要扬弃旧义,追求创新,创立新知,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使高校校园文化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动力,从而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三)文化育人是实现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规定着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培养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价值目标之一。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就是要让大学生对自身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清楚自身文化的形成、发展与特色等。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是指在引导大学生对自身文化了解的基础上,使其产生对自己文化的认同与信心。新时代,高校是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战场,同时也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育人功能的主阵地,应充分利用文化育人的优势,引导青年学子崇尚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四个自信”,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文化育人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
文化育人是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强调立德为先,树人为本,除了立德,还要着力树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高校在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学科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传播人文知识、培养人文情怀、渗透人文精神,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身心健康、有社会责任担当、有艺术鉴赏力、富于创新精神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高校校园文化育人要在追求科学的真理性与个人发展的人文性上达到平衡,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育人上实现优势互补。唯有这样,高校才能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使大学生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