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025年08月10日
二、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学分制的课程体系
按照“目标规划体系化、课程活动模块化、工作运行一体化、记录评价可量化”的方法,将“第二课堂成绩单”作为一门课程发布。各学科专业出台符合本学科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将第二课堂活动归类到思想政治素养、社会责任担当、实习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文体素质拓展、青年成长履历、技能培训认证七个板块中开展。在校生在完成第一课堂学习要求的基础上,至少修满四个“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方可毕业,指导教师完成指导工作量可换成课时。大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成绩采用积分换算学分方式计算。获得第二课堂活动10积分,可以折算兑换“第二课堂成绩单”1学分。
(二)指导教师考核激励体系
教师在第二课堂实施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要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参考第一课堂教学工作量核算办法进行计算,将教师指导第二课堂活动计入工作量,第二课堂教师工作量分为五类,第一类是思想政治教育培训、讲座等,指导教师工作量参考第一课堂教学工作量进行计算;第二类是指导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指导教师工作量根据每个作品取得的成绩计算;第三类是带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工作量按照参加社会实践天数折合成满课状态的标准课时计算;第四类是指导大型文体活动,指导教师工作量根据教师实际工作时间折算一个标准课时进行工作量核算;第五类是指导团支部活动及“第二课堂成绩单”成绩录入,指导教师按照指导人数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