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高脂血症

(五)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人体脂代谢异常导致的血清脂质和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过高。高脂血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高脂血症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是由于单基因缺陷或多基因缺陷,使参与脂蛋白转运和代谢的受体、酶或载脂蛋白异常所致,或由于环境因素(饮食、营养、药物)和通过未知的机制而致。继发性高脂血症多继发于代谢性紊乱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病、黏液性水肿、甲状腺功能低下、肥胖、肝肾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与其他因素(年龄、性别、季节、饮酒、吸烟、饮食、体力活动、精神紧张、情绪活动)有关。

病案:“歪打正着”竟治愈了他的高脂血症

10年前的一个秋天,我正在家里休假,朋友介绍的一位患了面瘫的领导到家中找我看病。

在给他治病的过程中,我发现,他的血液黏稠度很高,放出来的瘀血呈紫黑色,且黏稠结块。他告诉我他的血脂高出常人1倍有余,因此,在我治愈他的面瘫后,警告性地告知他:“一定要定期来接受经络祛瘀保健,以免日后脑中风。”他听后不以为然:“我的身体一贯健康,从不生病!如果不是这次得了面瘫,这50多年来我从未进过医院。”

4年后的一天,他拖着半身不遂的身躯,行动迟缓地来到我的诊室:“王医生,被你说中了!都怪我没有听你的话,我这次真的患脑血栓了,半边身体不灵活,说话也模糊不清,你得想办法治好我呀!我现在半身不遂不说,每天晚上患病的胳膊疼得让人实在受不了,我现在才感到有一个好身体有多重要呀!”

是啊!人到了这个时候,才真的知道健康的重要性。我针对他的病情,首次选用大椎、风池(双)、太阳(双)、曲池(双)刺之,出血约80mL。我先后依次选用百会、委中(双)、尺泽(双)、阳陵泉(双)、太冲(双)等穴,刺血约10次,每隔半个月刺血1次,中间隔1天针灸1次,针灸选穴:四神聪、大椎、风池、曲池、合谷、肾俞、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每次选用4~6穴,针刺留针半小时,起针后加拔后背膀胱经、督脉火罐10min。从刚开始放出的紫黑色瘀血到后来基本正常的鲜红色血液,患者中风的症状也得到明显的改善。中医认为: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祛瘀生新。再加上针灸、拔罐、刮痧等配合治疗,他的病体也从一开始的半身不遂,逐渐到活动自如。有一天,他拿着血液检测报告单,异常高兴地对我说:“王医生,我的血脂各项指标竟然正常了,你的祛瘀生新法竟然治好了我的高脂血症。”

中医辨证分型

1.痰湿内阻:此型多见于肥胖之人,平时经常头晕涨痛,胸脘痞闷,甚则呕恶痰涎,身沉肢重,乏力倦怠。舌淡,边有齿痕,苔白滑腻,脉濡滑。

2.肝胆瘀滞:患者平素性情抑郁,情绪不宁,善叹息,伴胸闷、少腹或胁肋胀痛,脘痞嗳气,泛酸苦水。妇女可见月经不调,经前乳胀、腹痛。舌淡,苔薄白,脉弦。

3.肝肾阴虚:多见于中年以上形体并不丰腴者,常眩晕、耳鸣、头痛、肢麻、腰膝酸软、口咽干燥、五心烦热、健忘难寐,舌红少苔,脉细数。

4.脾肾阳虚:患者多形体肥胖,形神衰退,常头昏头晕,耳鸣,齿摇,腰膝酸软,形寒怕冷,手足欠温,腹胀纳呆,肠鸣便溏,阳痿滑精。舌体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腻,脉象沉细而迟。

治疗

1.主穴:大椎、曲池、委中。

2.配穴:丰隆(痰湿内阻);阳陵泉(肝胆瘀滞);太冲(肝肾阴虚);太溪(脾肾阳虚)。

3.刺法:大椎、曲池穴采用围刺法,太冲、太溪、阳陵泉采用点刺法。半个月刺血1次,3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两个月再行第2个疗程。

笔者按

祖国医学文献中无高脂血症的病名记载,但与其相关的“膏”“脂”则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明确论述。中医认为高脂血症的形成具有内、外两方面因素,在内主要与肝脾肾诸脏功能失调有关,外因主要是饮食不节和过逸少劳。脾主运化,为生痰之源,脾不健运,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运化,而聚痰生脂、阻滞壅塞脉道。肾为先天之本,肾阳虚衰导致气化失司,水湿上泛而为痰;肾阴亏虚,虚火炼液而为痰;肾气虚,鼓动无力,脂浊停留脉道。以上皆可导致机体水液代谢障碍,使水谷精微不归正化,合为膏、脂,滞留于脉道,而致高脂血症。肝主疏泄而藏血,所欲不遂,情志不畅,肝失条达,疏泄失职,致使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气血生化无源,从而影响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而致血瘀,日久导致高脂血症的发生。饮食不节亦可导致脾胃运化失职,肝胆疏泄失司,肾疏布失调。

总之,不管是脾失健运,还是肝气郁结,抑或是肾虚,都会产生“痰”和“瘀”,它们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可加重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可见,痰瘀互结是高脂血症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基础,所以根据此特点采用刺血疗法治疗。首先,通过对俞穴的良性刺激,改善局部组织代谢,同时通过神经系统调整内脏功能,调动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实现俞穴对内脏和全身的良性调节作用。其次,经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刺血疗法能够有效地改善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液循环,降低其血液黏稠度。通过对血液成分进行良性调节,刺激血管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复杂的信号传导变化,产生细胞内、细胞间及血管中部和整体的调节反应,引出脂质成分高的血液,从而达到降血脂、降低血液黏稠度的目的。第三,拔罐后,罐内形成的负压可以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甚至破裂,表皮处有瘀血,出现自体溶血现象,随即产生一种类组胺的物质,该物质随体液周流全身,形成一种良性刺激作用,刺激内脏器官,增强其功能活动。综上所述,通过对俞穴的针刺、放血、拔罐,不仅起到祛瘀血、化痰浊、调脏腑之功效,标本兼治,使气血阴阳、脏腑功能趋于平和,使脂质代谢恢复平衡,而且有效地减少甚至避免了不良反应,达到了治疗高脂血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