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癫狂症
癫症是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为特点;狂症是以精神亢奋、躁扰不宁、打人毁物、动而多想为特征。癫属阴,狂属阳,两者在病理上有一定的联系,病情亦可相互转化,故统称癫狂症。癫症的基本病机是气郁痰结,阴阳失调。狂症的基本病机是痰火上扰、阴阳失调、神明失主。西医学中,癫狂症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狂躁症等疾病。
病案:不幸的命运让他癫狂
30岁的范某是个农民,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因上山砍柴不幸掉落山崖摔死,只剩他和母亲两人相依为命。母亲害怕改嫁后冷落自己的儿子,所以尽管自己还很年轻,但还是拒绝了很多前来给她说媒的人,自己一人艰难地把儿子拉扯成人。由于家境贫寒,没有姑娘愿意嫁入这对孤儿寡母的家中。
所以范某从记事开始,母亲就是自己精神和生活的支柱!不管每天的农活有多么劳累,也不管生活多么艰苦,只要放工回来,能看见母亲在自己身边忙碌着,能和母亲一起吃饭聊天,范某就感到非常满足,也不会觉得生活艰辛。
可是,命运弄人。常言道“祸不单行,福无双至”,半年前范某的母亲突然病故,这场悲剧瞬间击垮了他那原本就脆弱的心灵。极度悲伤,万分孤独和无奈的他,整日在空旷的家中转来转去。寡欲无欢的范某神志逐渐变得痴呆,说话语无伦次,哭笑无常。乡亲们看见他常常一个人对墙喃喃自语,声音低沉,表情僵默,偶尔也表现急躁,但瞬间即过,生活尚能自理。村里的干部把他送至某精神病院诊治,他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虽经多次治疗但未能收效,后辗转多处来到我的恩师周德宜先生的诊室求治。
就诊时:查其病情同上,经询问,既往无有关病史及外伤史,家族无类似遗传病史。发育正常,营养一般,检体合作,目光呆滞,表情淡漠,简单的问语尚能回答,心、肺、腹检查无异常,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脑膜刺激征显阴性,未见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征象。
辨证分型:痰气郁结,阻蔽神窍。
治疗原则:理气解郁,化痰开窍。
首次治疗:①刺血选穴:大椎、风池、肝俞、百会。治疗过程:针刺大椎穴,因局部组织肌肉僵硬,气血瘀滞太甚,首次刺血量太少,围刺30针未见血出,其余穴位均拔出较多暗紫色瘀血。②针刺选穴:大椎、风池、丰隆、神门、三阴交、内关、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照海,3d后辅助针灸,1天1次,7次为1个疗程。
1个疗程后,患者沉默状态有些许好转,余证未见明显效果。治疗方法同上,2个疗程后,患者神志、说话较前清楚,已见转机。治疗同上,针刺改为隔日1次,仍7d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之间间隔5d。
3个疗程后,患者神志已清,表情正常,声音响亮,唯记忆力、思考力似较病前为差。前后经过5个疗程的治疗,患者诸证消失,一切恢复正常。半年后随访,未再复发,已如常人。
中医辨证分型
1.痰气郁结: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痴呆,语无伦次,喜怒无常,不思饮食。舌苔腻,脉弦滑。治以理气解郁,化痰开窍。
2.心脾两虚:神思恍惚,魂梦颠倒,心悸易惊,善悲欲哭,肢体困乏,食少。舌质淡,脉细。治以补益心脾,镇心安神。
3.痰火上扰:病起急骤,面红目赤,两目怒视,打人毁物,不避亲疏,气力逾常,不食不眠。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以镇心涤痰,泻肝清火。
治疗
1.主穴:大椎、风池、曲池、阳陵泉。
2.配穴:丰隆、肝俞(痰气郁结);尺泽、脾俞(心脾两虚);太阳、丰隆、百会(痰火上扰)。
3.刺法:每次选2~4穴,刺血量控制在50mL,半个月刺血1次,3次为1个疗程。其间辅助针刺神门、三阴交、内关、心俞、脾俞、肾俞、太溪、照海穴,隔日1次。
笔者按
按癫狂之症,治疗非易,作者临床所见,或治愈而复发,或久治而不愈,盖神明蒙蔽君主无权,其治愈而选期疗效巩固者,岁不过一二人。《黄帝内经》中云:“重阳者狂,重阴者癫。”《难经·五十九难》中曰:“癫狂之病,其脉三部阴阳俱盛。”临床所见,确多如此。后世医家分析“阳气盛”之原因,多因七情过度,五志之火内潘,以致痰火结聚,蒙蔽心包而致癫狂。西医认为癫与狂都是精神失常的疾患,两者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现代医学之“精神分裂症”属于本病范畴。祖国医学认为,癫狂与“痰”有密切关系,其发病机制为气郁痰火、阴阳失调,病变在肝胆心脾。治疗上,有人主张祛痰为主,有人则主张泻火为主,认为“无火不生痰”,事实上两者往往是并驾齐驱,而无主次先后之分。
本例病案刺血选用大椎、风池,意在醒脑开窍。祖国医学认为风池、大椎穴主治癫狂等头面一切疾患,丰隆化痰开窍。针刺治疗时,取督脉穴和背俞穴,补心俞、脾俞、肾俞,以健脾养心安神。脾为生痰之源,非内关而不能下之,所以辅以内关清上引下,调和阴阳,更能祛痰定志。
针刺治疗此证,精准选穴非常重要。恩师选穴精当,辨证论治,得心应手。刺血配合针刺,相辅相成,这就是恩师能将诸多疑难杂症治愈的精妙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