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酒糟鼻
酒糟鼻,又称玫瑰痤疮,是一种主要发生于面部中央的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见于30~50岁中年人,以女性为多见。目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在皮脂溢出的基础上,由于体内外各种有害因子的作用,使患部血管舒缩,神经功能失调,毛细血管长期扩张所致。毛囊虫及局部反复感染是发病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嗜酒、吸烟、刺激性饮食、消化道功能紊乱、内分泌功能失调(尤其是绝经期)、精神因素、病灶感染,以及长期作用于皮肤的冷热因素如高温工作、日晒、寒冷、风吹等均可诱发或加重本病。
病案:他的鼻头肿如大蒜
李某某,男,22岁,大二学生。主诉高中起就发现自己的鼻子经常发红,稍微吃点海鲜鼻子还会肿胀。上了大学以后,因为经常熬夜,鼻子越发红肿,上面起了很多脓头,用手挤后,会挤出白色小颗粒,有时还会有脓液。也找过很多医生治疗,都说是酒糟鼻,吃了很多西药,也涂抹了不少药膏,效果都不明显。每天顶着个红肿的大鼻子都不好意思出门,精神压力很大。后来在朋友的推荐下来我科治疗。
查体:鼻尖及两侧鼻翼可见数个针尖至绿豆大小的丘疹和脓疱,鼻部皮损处颜色呈黯红、紫褐色,皮肤肥厚,结节状隆起,表面凹凸不平。舌质黯红,舌尖边有瘀点、瘀斑,脉弦涩。证属:气血瘀滞。治则:祛瘀通络。
治疗:刺大椎穴,拔出紫黑色瘀血约20mL;再以12号一次性注射针头快速地在素醪穴的上下左右散刺数针,刺后用消毒纱布捏住鼻头挤出瘀血,刺血完毕,嘱其艾熏鼻头20min,1日1次。
1周后二诊,鼻头红肿消退不少,丘疹消失,脓疱干燥。二次治疗:刺足三里、尺泽穴,出瘀血30mL。两周后三诊,鼻子皮肤颜色恢复正常,但凹凸不平还存在,继续再刺素醪穴及凹凸不平处。经过4次的刺血治疗,李某某的酒糟鼻治愈,凹凸不平的鼻子也恢复正常。
中医辨证分型
1.肺胃热盛:红斑多发于鼻尖或两翼,压之褪色,常嗜酒、便秘、饮食不节、口干口渴,舌红苔黄,脉弦滑。治则:清肺和胃。
2.血热蕴肤:红斑上出现痤疮样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局部灼热,伴口干、便秘,舌红绛,苔黄,脉洪大。治则:凉血清热解毒。
3.气血瘀滞:鼻部组织增生呈结节状,毛孔扩大,舌略红,脉沉缓。多见鼻赘型。治则:祛瘀通络。
治疗
1.主穴:素醪、大椎。
2.配穴:风池(血热蕴肤);足三里(肺胃热盛);尺泽(气血瘀滞)。
3.刺法:先刺大椎穴,再刺素醪穴,素醪穴采用散刺法,刺后用消毒纱布捏住鼻头挤出瘀血,然后再根据辨证刺一配穴。
笔者按
中医认为酒糟鼻发生于鼻部或鼻部沟侧,乃肺、胃经所属,多由肺热受风或气血热盛生风所致,久之皮损呈紫红色,且有肝气抑郁之症。西医多以内服和外用西药治之,效果往往不够理想。刺血治疗选局部的素醪穴,可以泄血中热毒,刺大椎穴以疏通颈部气血,足三里和尺泽穴刺之,乃是健脾利湿,宣肺清热,诸法合用,局部与全身治疗相结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