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梦遗

(五)梦遗

遗精是指不因性交而精液自行泄出的病症,有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不同的分类。中医将精液自遗现象称为遗精或失精。有梦而遗者名为“梦遗”;无梦而遗,甚至清醒时精液自行滑出者为“滑精”。遗精多由肾虚精关不固,或心肾不交、湿热下注所致。西医可见于有包茎、包皮过长、尿道炎、前列腺疾患的患者。有梦而遗往往是清醒滑精的初起阶段,梦遗、滑精是遗精轻重不同的两种证候。需要指出的是,遗精不是月经,所以没有规律可言。以前有遗精,现在消失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尤其是男性进入中年以后,几乎就很少发生了。若遗精频繁,甚至当有性方面的视觉、触觉、听觉、回忆等有关性行为时,即产生阴茎勃起和射精者,称为病理性遗精。很多病理性遗精会导致神经衰弱,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心理障碍,所以一旦出现遗精,须及时诊治,以免对患者身心造成损害。

病案:梦中遗精让他瘦骨嶙峋(恩师病案)

小飞原本是一个长得相当帅气的小伙子,年方28岁的他喜爱运动,也善于交际,还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因为和自己的女朋友分居两地,渐渐的,他发现自己的遗精症状越发严重,原先他可能每周会有三四次的遗精史,因为没有感到身体不适,所以他从未把遗精当作一回事。

可是近一年来,他发觉自己的身体日见衰弱,几乎每个夜晚都会出现梦遗。常在睡梦中和异性发生性行为,梦遗后就立刻惊醒,醒来时发现内裤浸润,浑身无力。这些症状的出现,不但大大影响了他的睡眠质量,还让他出现了严重的精神恐慌症状。久而久之,他感觉自己的心理负担越来越重,自感精神恍惚、腰酸背痛、腿脚发软、小腹疼痛、失眠乏力、头痛头晕、食欲不佳,工作时无精打采,连自己最喜欢的运动也没有兴趣了。他每天惶恐不安,看着自己的身体越来越瘦,他感觉自己快要完了!因为他看过一篇文章中提到,男人频繁梦遗不但对身体有害,严重的还会引起猝死。他吓坏了,又不好意思去医院找医生看,就去药房买一些金锁固金丸、补肾丸、十全大补丸等药来口服,后来又吃了很多小单方,钱花了不少,可是一点作用没有。1974年9月7日,他来到省中医院找恩师求治。就诊时,患者诉:梦遗1年,几乎每晚都有,时有梦,时无梦,醒后伴腰酸乏力,头晕目眩,记忆力逐渐减退,饮食二便尚属正常,尿道常自动流出黏性物(滑精),情欲易动,经多方治疗无效,经查看:舌淡红,苔白,脉细数。中医辨证:心肾不交,相火妄动。治疗原则:滋肾敛阳,交通心肾。

治疗方法:①针刺肾俞、心俞、关元、三阴交、神门、内关穴。②针刺肾俞、关元、三阴交穴用补法,捻转角度小,频率低,得气后出针;心俞、神门、内关穴用泻法,捻转角度大,频率高,得气后留针10min,每日1次。

9月9日二诊:针刺两次后,腰酸好转。

继续治疗:针刺上次治疗穴位加双侧足三里穴,足三里穴用补法,余穴同。

9月19日三诊:诸症好转,遗精、滑精停止,未发现异常现象,继续巩固针灸1周后停止。经半年追访观察未见复发。

中医辨证分型

1.阴虚火旺:多梦而遗,夜寐不安,头目昏花,耳鸣心悸,神疲乏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盗汗,舌质红,脉细数。治则:滋阴降火,收涩固精。

2.湿热蕴结:遗精时作,小溲黄赤,热涩不畅,口苦而腻,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治则:清热利湿,消瘀散结。

3.心肾不交:梦多遗精,失眠健忘,心悸心烦,头晕耳鸣,尿黄少、灼热,舌红,脉细数。治则:滋肾养心,心肾相交。

4.心脾两虚:劳则遗精,失眠健忘,心悸不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差便溏,舌淡苔薄,脉弱。治则:补养心脾,益气补虚。

5.肝火亢盛:少寐多梦,梦则遗精,阳事易举,心中烦热,头晕目眩,口苦胁痛,小溲短赤,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则:滋阴降火,疏利肝胆。

治疗

1.主穴:腰俞、心俞、三阴交、肾俞。

2.配穴:太溪(阴虚火旺);阴陵泉(湿热蕴结);内关(心肾不交);神门(心脾两虚);太冲(肝火亢盛)。

3.刺法:每次选主穴2个,配穴1个。

笔者按

遗精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男子遗精一般始于15岁左右,因进入青春期,生理发育趋向成熟,由睾丸不断产生精子,精囊、前列腺不断产生精浆,两者混合成精液,在体内聚积到一定量后,在无性交活动的情况下发生射精称为遗精。遗精没有规律可言。1~2周1次到4~5周1次均属正常,若1周内有几次遗精或一夜有几次遗精,就属于一种病理现象。遗精的原因多见于内裤穿得太紧,经常浏览有色情内容的影剧书画、饮酒无度、房事过度、泌尿系前列腺疾病等都可引起遗精。

梦遗是遗精的一种,不经常的遗精是正常现象,因此次数不频繁的梦遗也算不上是病。但是,由于梦遗常伴随从梦中惊醒,精神比较紧张、容易给患者造成心理负担,出现失眠、头痛、头晕、无精打采等症状。本例遗精乃因肾阴不升、相火妄动致心肾不交,故治疗原则为滋肾阴抑相火,心火降、肾水升,心肾相交,阴阳协调,则病可痊愈。

三阴交穴培补肾气,关元穴为人身元气之根本,配合肾俞,取三穴共同补之以振奋肾经功能;心俞、神门、内关三穴泻之,以降心火而交通心肾;补足三里以充润生化之源,诸穴相配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