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软骨炎
肋软骨炎又叫泰齐氏综合征,是一种好发于青年女性的疾病。发病可急可缓,急性者骤然发病,患者可感胸部刺痛、跳痛或酸痛;隐袭者则发病缓慢,发病后肋软骨处肿大隆起结块,但皮肤不红,自感胸部钝痛或锐痛,疼痛最明显处多在胸骨外缘。该病分为非特异性肋软骨炎与感染性肋软骨炎。临床最常见的是非特异性肋软骨炎,可占门诊量的95%以上,是肋软骨的非特异性、非化脓性炎症,为肋软骨与胸骨交界处不明原因发生的非化脓性肋软骨炎性病变,表现为局限性疼痛伴肿胀的自限性疾病。多发于25~35岁的成年人,且女性居多,男女之比为1∶9。老年人亦有发病,好发于第2~5肋软骨交界处,一般为多发性,见于一侧胸骨旁,或为两侧对称性,单发者以第2肋软骨常见。感染性肋软骨炎又叫化脓性肋软骨炎,是一种较少见的外科感染性疾病。
病案:肋软骨炎的刺血疗法
30岁的周女士在夏天经常吹空调。临近秋季在一次洗澡时,突然发现自己左前胸乳房上部肿胀隆起,按揉有刺痛感,后疼痛渐渐加重且向左肩部、左胳膊处放射,伴有胸闷憋胀感,每于劳累、咳嗽、平卧位时疼痛明显。医院诊为肋软骨炎,经口服镇痛药、热敷、理疗以及普鲁卡因局部封闭等法治疗后,症状得以缓解,但维持时间不长,疼痛很快复发。之后她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我科接受刺血治疗。
局部检查:左侧前胸部第3、4肋软骨明显增粗、隆起,肌肤表面皮肤光滑,隆起处压痛(++),深呼吸及肩部运动时有疼痛感。X线摄片未见异常。治疗:①颈肩部、前胸部刮痧;②选阿是穴散刺数针,加拔罐,拔出紫黑色瘀血10mL,尺泽穴刺血15mL。刺血完毕,周女士立即感到胸部轻松了许多,深呼吸时疼痛也明显减轻。嘱其回去艾熏30min,1日1次。1周后复诊,周女士的胸痛已大有好转,但肩背部仍然疼痛,胸部痛处隆起未消失。二诊刺血:选大椎、肩井、背后相应的阿是穴刺之并加拔火罐。其后,周女士又接受了3次针灸治疗、2次刮痧,诸症消失,3个月后随访,一切正常。
中医辨证分型
1.心血瘀阻:心胸疼痛,如刺如绞,入夜为甚,心痛彻背或痛引肩背,伴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劳累加重,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脉弦涩。治则: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2.气滞心胸: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遇情志不遂加重,或兼有脘腹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治则: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3.痰浊闭阻:胸闷痛,痰多气短,肢体沉重,遇阴雨天易发,伴倦怠乏力,纳差便溏,咯吐痰涎,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滑。治则: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4.寒凝心脉:卒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不得卧,遇寒加重,伴形寒、手足不温、冷汗自出、胸闷气短、心悸、面色苍白,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治则:辛温散寒,宣通心阳。
治疗
1.主穴:阿是穴、尺泽。
2.配穴:肺俞、肩井。
3.刺法:除尺泽穴刺显现的静脉血管外,余穴均采用散刺法。
笔者按
中医认为,此病属于“胸痹”“骨痹”的范畴,其形成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肝气郁结,气滞血虚,营卫表里不和,阴阳失调,筋骨失荣;外因胸部受挫,风寒湿邪乘虚而入,阻滞筋络,致气血运行不通,不通则痛,形成胸胁骨痹。
西医一般只做对症治疗,如服用镇痛药、热敷、理疗或注射普鲁卡因局部封闭,全身或局部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减轻症状。急性期可服用红霉素、吗啉双胍,或给予病毒灵等抗病毒药物。也可选用激素类药物止痛,如泼尼松或地塞米松。疼痛剧烈者或长期药物治疗而疼痛未能缓解者,或不能排除局部恶性肿瘤者,可考虑施行肋软骨切除术。
我们采用刺血、艾熏、针灸治疗此症,疗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无须用药,更无须手术,值得临床同道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