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急性结膜炎
急性结膜炎,民间俗称“红眼病”。好发于春季,它是一种主要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依据不同的致病因素,可分为细菌性结膜炎和病毒性结膜炎两大类。
急性结膜炎的典型症状是眼部充血发红、水肿、眼睛流泪、感觉眼黑有异物、有灼烧感,并伴有大量分泌物,部分患者眼部还会出现小点片状的出血,睁眼比较困难,但一般不影响视力。如果是由病毒感染所导致的急性结膜炎,症状更明显,多表现为结膜大出血、前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还会侵犯角膜而发生眼痛,视力稍有模糊,病情恢复较慢。
此病的致病原因是外界的病毒和真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稍有不注意,就为真菌和病毒提供了传播的途径。急性结膜炎的传染性极强,只要健康的眼睛接触了被患者眼屎或眼泪污染过的东西,如毛巾、手帕、脸盆、书、玩具、门把手、钱币等,就会被传染,可能在几小时后或1~2d内发病。
病案:游泳引发的急性结膜炎
孙某某,男,21岁,在校大学生。夏季高温难耐,孙某某最喜欢傍晚去学校的游泳池游泳纳凉。某天下课后,他和往常一样游完泳回到宿舍洗脸时突然感到右眼不适、发痒,用手揉按后加重。当时孙某某以为是游泳时眼睛进水所致,没有在意。第二天一早醒来,他发现双眼红肿疼痛、畏光流泪,就去校医务室拿了一些眼药水,滴了2d后未见好转。随即去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被诊为急性结膜炎,医生给孙某某开了氧氟沙星、0.5%红霉素,用了几天后,效果还是不明显。后经同学介绍来我科接受刺血治疗。
病历摘要:双眼红肿疼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干涩,灼热,发痒有异物感,有黄白色分泌物,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中医辨证:风热毒邪入侵肺络,气血壅滞,交攻于目而猝然起病。治疗原则:散风泻热解毒。
治疗:首先刺双侧太阳穴,加拔火罐,拔出瘀血15mL;再刺风池穴,出血10mL;最后点刺耳部眼区穴,挤出数滴紫暗色血滴。
刺血完毕,孙某某自觉双眼的充血状态减轻,不再怕光。次日复诊:双眼结膜充血消失,分泌物大减,视物不再模糊,但眼睛还有干涩感。
二诊刺血:双睛明穴刺之,挤瘀血数滴;再刺耳尖,出血数滴。三诊后,诸症全消,基本治愈。
中医辨证分型
1.肺阴不足:眼睛干涩不爽,瞬目频频,发痒,不耐久视,睑内红赤,反复难愈,伴干咳少痰、咽干、便秘,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则:滋阴润肺。
2.邪热化火:常见于风邪客热或天行赤眼,治疗不彻底,眼干涩、疼痛、发痒、畏光流泪,有少许眼屎,白睛遗留少许赤丝细脉,迟迟不退,睑内轻度红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数。治则:清热利肺。
治疗
1.主穴:太阳、耳穴的眼区。
2.配穴:肺俞、风池(肺阴不足);合谷、曲池(邪热化火)。
3.刺法:首先刺太阳,然后点刺耳部眼区穴。
笔者按
本病属中医学“天行赤眼”“暴发火眼”“暴风客热”的范畴,由外感风湿热毒所致,或兼由肺胃积热所致。
取太阳、风池穴刺之,有清热解毒、泻火止痛的作用;刺耳尖、耳穴的眼区,源于“肝开窍于目”,胆经循行耳周,肝胆表里,故取之。睛明为太阳、阳明交会穴,位于目内眦,为局部取穴法,可宣泄患处郁热,有快速消除眼睛充血状态的功效,诸穴合用,标本兼治,疗效迅速,可作为急性结膜炎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