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闭经
闭经是由多种疾病导致的女性体内出现病理、生理变化的外在表现,是一种临床症状而非某一种疾病。闭经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生理性和病理性。原发性闭经指年龄大于14岁,第二性征未发育,或者年龄大于16岁,第二性征已发育,但月经还未来潮;继发性闭经是指正常月经周期建立后,月经停止6个月以上;生理性闭经是指妊娠期、哺乳期和绝经期后的无月经;病理性闭经是直接或间接由中枢神经-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以及靶器官子宫的某个环节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引起的闭经。
病案:闭经让她烦躁
28岁的潘某是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她的教学工作表现出色,一直备受学校领导的赏识和学生家长们的好评。潘某的爱人不但长得挺拔帅气,工作单位也好,平时对她更是呵护有加。如此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潘某,很是让单位的小姐妹们羡慕。
可是,小潘老师内心的苦恼只有自己知道,结婚两年还没有孩子。原因竟是自己的月经一直不正常。打从17岁月经初潮开始,她的行经期就和别人的不一样,别的小姐妹都是1月1次,而她却是40多天,甚至50d才来一次,因为年少无知,觉得月经迟来麻烦事还少一些,也就没有和母亲提过。
直至结婚后,她才发现自己的月经不正常是导致不孕的根源。这时她才慌忙四处求医问诊。
然而,西药吃了近一年,最后胃都吃成浅表性胃炎了,月经依然不正常,食欲不佳,夜里多梦,腰酸背痛。无奈之下她又去中医院开了几十副中药吃。中药的确把她胃部不适的症状给改善了,可月经还是反反复复的,吃药就正常,停药就不正常。
小潘老师对自己的病彻底绝望了,她弄不明白,为什么医生给她查来查去都说她没有问题。子宫发育正常,各项检查没有问题,月经也不是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不调,只是功能性紊乱。可怎么就治不好呢?
一次偶然的机会,学生家长向她推荐了我的恩师。就这样,她走进了恩师的诊疗室。
主诉:17岁月经初潮,素来行经错后,量少色红无块。近一年经水未来,面色萎黄,日渐消瘦,神疲乏力,头晕失眠,心烦易躁,两乳、胁肋作胀,舌淡红苔薄,脉沉细弦。体检:腹部柔软,无包块及压痛点。辨证:气血亏损,兼肝脾不调。治则:气血双补,佐以调理肝脾。治法:针刺取穴,脾俞、足三里、肾俞、气海、行间、血海。手法:快速进针,得气后留针30min。每月治疗4次。经4个月经周期共16次治疗,经水如期而至,色量正常,无腹痛,精神转好,睡眠转佳。嘱其停止针灸,每晚自行艾灸关元及命门穴各半小时。9个月后电话告知已怀孕。
中医辨证分型
1.肝肾虚弱:年逾十八尚未行经,或量少逐渐闭经,体弱,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舌淡红,少苔,脉沉细或沉弱。治则:养肝补肾。
2.气滞血瘀:月经突然停闭,烦躁易怒,胸胁胀痛,小腹胀痛,拒按,舌紫暗有瘀点,脉弦或沉缓。治则:活血化瘀。
3.气血亏虚:月经逐渐延后,渐至闭经,头晕眼花,心悸气短,神疲肢倦,食欲不振,面黄肌瘦,舌淡苔薄,脉沉缓或弱。治则:补气养血。
治疗
1.主穴:次醪、关元、血海。
2.配穴:太冲、肾俞(肝肾虚弱);曲泽、腰阳关(气滞血瘀);重灸足三里、命门(气血亏虚)。
3.刺法:主穴加辨证配穴1个,刺之。
笔者按
闭经是妇科常见的疾病,对妇女健康影响较大,造成闭经的原因有很多,可分虚、实两大类型。恩师认为本例患者,虽形体瘦弱、精神疲惫、气血双亏,然其两乳、胁肋作胀,脉沉弦,又有肝郁气滞之象,是血海空虚兼气滞,故成闭经。脉症合参,当以气血双补,佐以调理肝脾,而使经水恢复正常。脾胃为后天之本,主消化水谷,化精微为气血,血源充足,则经血自行。故取脾俞、足三里穴以健脾胃;肾为先天之本,肾气旺则经血自充,故取肾俞、气海穴补肾气;血海穴配行间以通调肝脾之气。
以上是恩师单纯用针灸疗法治愈闭经。笔者临床上治疗该症多以刺血治之,效果甚好。但恩师的针灸经验也不能失传,故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