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哮喘
哮喘俗称“气喘病”或“吼病”,是一种发作性的肺部过敏性疾病,是在支气管高反应状态下,由过敏原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广泛的气道狭窄疾病。发病一般有季节性,好发于秋、冬季,春季次之,夏季变轻或缓解。本病的发生还与地区和工种有关,农村较城市多,北方又比南方多。约半数患者在12岁前开始发病,儿童期男性比女性多,成年后差别不显著。
常见症状是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少数患者还可能以胸痛为主要表现,这些症状经常在患者接触烟雾、香水、油漆、灰尘、宠物、花粉等刺激性气体或过敏原之后发作,夜间和(或)清晨症状也容易发生或加剧,多数患者在哮喘发作时自己可闻及喘鸣音。症状通常是发作性的,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哮喘反复发作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肺心病、心功能衰竭、呼吸衰竭等并发症。中医学将本病归属于“喘证”“哮证”“饮证”的范畴。哮喘发作与肺、脾、肾三脏有关,多因痰饮内伏、风寒袭肺、痰湿壅阻、肺失宣降所致。
病案:全家的哮喘病终于看到希望了
“王医生,我把老伴带来了,他得的也是支气管哮喘。3年前,我劝他和我一起到你这里来治疗,他就是不相信!还说:没听说不吃药、不打针,光刺血贴药就能治好哮喘的,简直是天方夜谭!这不,看到我经过你精心的治疗,不再喘了,平常连感冒都很少有,他这才相信。这不,他非要我带着他到你这治疗,请王医生给他看看吧!”
说话的是一位年近60岁的大娘,记得她是2013年11月初来到我科。当时她患哮喘病已有好几年了,每天晨起咳喘,咳白色泡沫样痰,量多,夜里喘甚,平常走路稍快就感胸闷气急。若逢天气骤变,气喘还会加重。发作时必须口服氨茶碱、麻黄碱及抗生素才能暂缓症状,严重时需要去医院输液。平素形寒怕冷,手足不温,胃口不好,吃了不少中西药,效果都不明显。
大娘初来时面色萎黄,两目虚浮,神疲气短,腰膝酸软,舌黯红,苔白腻,脉濡滑。我分析大娘为宿痰恋肺,感寒即发,由肺失肃降、痰湿阻脾所致的哮喘症。本着宣肺平喘、化痰和中治标,健脾补肾、扶正祛邪治本的治疗原则,首次治疗我选择先刺大椎、肺俞、四缝以平咳喘健脾胃。刺血后她告知我白天不再咳喘了,食欲也大有好转。考虑老人患病已久,体质虚弱,我为她详细制订了冬补、夏治、春秋季化寒的一系列纯物理疗法的治疗计划。我们在夏季三伏天穴位敷贴,春秋季膀胱经刮痧,冬季穴位埋线。3年过去了,老人家的哮喘彻底好了。她说:“以前我比村里其他人容易感冒,现在村里人都感冒,我也没感冒。孩子、老伴都觉得你的方法太好了!我的女儿、小外孙也有哮喘,回头我把他们都带到你这里来治疗,希望王医生把他们都治好,我代表俺全家谢谢王医生了!”
中医辨证分型
1.寒包火证:畏风恶热,喘咳、痰黏稠、色黄,苔黄边光红,脉弦滑数。治则:清金降火。
2.肺热证:喘咳、咽喉干痒、咯痰不利,胸胁胀痛,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沉数。治则:清肺理痰。
3.瘀滞证:胸脘痞闷,怯寒神疲,气短喘促,痰吐不利,舌白苔浊腻,脉迟涩。治则:开胸利膈。
治疗
1.主穴:大椎、肺俞、灸哮、膻中。
2.配穴:少商、四缝、太冲、太溪。
3.刺法:每次选主穴2个,配穴1个。
久咳者可点刺手太阴肺经鱼际穴处的青紫色静脉血管。
笔者按
支气管哮喘由于其发病漫长且复杂,被世界医学组织列为“四大顽症”之一。全世界约有近3亿人患哮喘。随着工业化进程和全球环境污染的加剧,哮喘的发病率直线上升。临床上小儿咳喘越来越多。西医治疗此证多是治标,如吸入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白三烯调节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须与吸入激素联合应用)、缓释茶碱、抗IgE抗体及其他有助于减少全身激素剂量的药物等来控制和缓解哮喘症状。而我们采用穴位贴药、埋线、刮痧等物理疗法标本兼治,临床治愈率高达90%(无肺心病和肺气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