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小儿发热
儿童不明原因的发热是指时间超过2周、直肠温度至少4次达到38.5℃及以上,且未找到原因的发热。儿童不明原因的发热约有50%是由感染导致。不同年龄的儿童,感染类型也不同。6岁以下的儿童,65%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特别是上呼吸道(鼻窦、鼻、咽喉)感染;6岁以上的儿童,患心内膜炎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可能更多。
在6岁以上的儿童中,约有20%的不明原因发热是由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引起发热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儿童类风湿性关节炎、肠炎和红斑狼疮。约10%的不明原因发热是由癌症引起,最常见的是白血病和淋巴瘤。约10%的病例由其他原因引起,包括药物过敏、遗传病和不同器官的病毒感染,如骨、胰、甲状腺、大脑和脊髓的感染。另有15%的儿童,尽管进行了各种检查,仍不能找到发热的原因。
病案:经常感冒发热的宝宝
患儿,3岁,男。家长诉:我家孩子自出生至今,身体一直不是很好,特别容易感冒、发热,且发热后吃任何退热药都很难退热,非得输液一周后才能退下去。这次发热是中午在幼儿园午睡后出现的,宝宝发热、抽搐,被老师急送至医院。经查:体温39℃,咽部充血。血象检查正常。双肺呼吸音略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06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肠鸣音正常。输液2d后,体温降至38.5℃,发热明显时伴轻微抽搐。特请针灸科会诊。
视诊:患儿神情疲惫,面色白,体温38.6°,便秘3d,指纹色红。辨证:外感风邪,热邪犯肺。治以清热宣肺,祛邪降温。
治疗:刺大椎、风池穴,每个穴位快速散刺三五个点,拔罐后各出血约5mL。刺血后半小时体温降至38℃。
第二天复诊:患儿体温37.5℃,没有再抽搐,仍然便秘。治疗:刺四缝、曲池穴。腹部顺时针按摩5min。第四天复诊:患儿体温正常,大便正常,食欲正常,病愈出院。
中医辨证分型
1.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流清涕,打喷嚏,咳嗽,口不渴,嗓子不红、不痛,舌质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治则:祛风散寒。
2.外感风热:恶风,发热,有汗或少汗,头痛,鼻塞,打喷嚏,流黄涕,咳黄黏痰,嗓子红肿疼痛,口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浮紫,指纹浮紫。治则:疏风清热。
3.阴虚内热:午后发热,手足心热,盗汗,心烦易怒,食少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则:滋阴清热。
4.肺胃实热:发热,面红唇红,口渴欲饮,呕吐,纳呆腹胀,便秘,尿黄,舌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治则:清肺和胃。
治疗
1.主穴:大椎、曲池。
2.配穴:风池(外感风寒);少商(外感风热);商阳(阴虚内热);四缝(肺胃实热)。
3.刺法:①诸型发热均刺大椎穴;②根据辨证刺配穴1个;③风寒致热者,辅助艾灸大椎、风池穴。
笔者按
中医认为,小儿发热是由于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体温异常升高的一种常见病症。采用刺血治疗小儿发热,往往有立竿见影的疗效。选刺大椎穴治疗发热,是因为刺激大椎穴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白细胞对入侵机体异物的吞噬作用,同时还有止痉的作用,而针刺四缝穴有健脾清热的功效。针刺风池穴有疏风散寒清热的作用。诸穴合用,可明显提高疗效,对小儿发热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