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滞产

(三)滞产

在正常情况下,分娩过程的总时长,初产妇约为16h,经产妇为10~12h。如果因为某些原因使产程延长超过24h,则称为滞产。引起滞产的常见原因如下。①产妇对分娩有顾虑及恐惧,精神过度紧张,将假宫缩当作正式临产,致使大脑皮层过度疲劳,影响正常的子宫收缩。子宫收缩力异常是发生滞产的重要原因。②子宫因素:双胎、羊水过多、巨大胎儿等使子宫壁过度伸展,子宫肌纤维失去正常收缩力;产妇及子宫曾有急慢性感染、子宫肌肉发育不良、子宫畸形、子宫壁间肌瘤等。③胎位异常(如横位)、头盆不称、盆腔肿瘤阻塞等,使胎先露压迫受阻,不能有效压迫子宫下段及子宫颈部,不能引起有力的反射性子宫收缩。④内分泌失调:临产后体内雌激素或催产素分泌不足,乙酰胆碱减少可影响子宫收缩。⑤药物影响:应用了大量镇静药物或保胎时过多使用孕激素,导致临产后宫缩乏力。⑥其他:产妇过度疲劳,高龄初产妇因宫颈坚硬,不易扩张,或膀胱过度膨胀也可影响子宫收缩。

病案:胎儿久久不能来到这个世界

恩师说这个病案时,他还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因为针灸科可以治疗很多疑难杂症,所以大凡其他科室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多会请针灸科会诊。尤其是急诊科,邀请会诊的次数最多。

今天讲的这个病案发生在1976年3月6日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胡某,女,30岁,农民。她29岁结婚,婚后很快就怀孕了。

可胡某到了预产期也没有要生的征兆,农村的接生婆说:“没有关系,有的人还会超过预产期半个多月呢!”直至过了预产期半个月左右,胡某才开始时有阵痛,但等了5天,宫口还是难开,依然没有要生的感觉。婆家人和接生婆都慌了,立马把她送到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

妇检:孕妇无产道异常、胎位不正和胎儿畸形等情况,胎位已下移,但阵痛不紧,宫口未开,不便顺产。医院考虑做剖腹产手术,患者不愿意,因此约针灸科主任——我的恩师会诊。

恩师到了待产房,查孕妇面色萎黄,焦虑不安,汗流浸衣,极度疲乏,阵痛绵绵,少腹坠胀难忍,宫口难开,脉来滑数无力,舌淡胖,边有齿痕。

中医辨证:滞产时久,乃成虚脱。针灸治则:导滞引产。治疗方法:①针刺取穴:肩井、合谷、三阴交。手法:用一寸毫针直刺肩井穴三分深,多捻转,用中强刺激量,得气后留针10min;合谷穴用补法,不留针;三阴交穴用泻法,于得气后提插捻转1min,留针10min后,再强力提插捻转1min。②灸法:选双侧至阴穴,以麦粒艾柱直接灸各穴位5壮。针灸完毕后,胎动加剧、阵痛加速、加重,当夜胎儿即顺利娩出。

3月7日二诊:母子安然无恙,嘱其安心调理。3日后出院。

中医辨证分型

1.气滞:产时腰腹持续胀痛,痛剧,宫缩甚强,无规律,无推力,久产不下,精神紧张,烦躁不安,面色紫暗,舌暗红,苔薄白。脉弦大或至数不匀。治则:补气行滞。

2.气虚:孕妇素体虚弱,气血不足,产时阵痛微弱,宫缩不强,神倦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虚大或细弱。治则:补气养血。

治疗

1.主穴:肩井、合谷、三阴交。

2.配穴:至阴。

3.治法:①针刺取穴:肩井、合谷、三阴交。②手法:用一寸毫针直刺肩井穴三分深,多捻转,用中强刺激量,得气后留针10min;合谷用补法不留针;三阴交用泻法。于得气后提插捻转1min,留针10min后,再强力提插捻转1min。

3.灸法:选双侧至阴穴,以麦粒艾柱直接灸各穴位5壮。

恩师按

滞产一症,乃因多种原因致子宫收缩不能逐渐增强,而使第一产程(自分娩开始至宫口完全张开)延长,其中因初产妇情绪紧张而引起滞产者最为多见。临床表现为阵痛开始,胎位下移,唯宫口难开,拖延时日,胎儿停滞难产。

本症因剖腹产对母体损伤大,药物治疗效果不显,孕妇及家人又不愿意接受剖腹产手术,故在治疗方法上让西医妇科大夫们感到十分棘手。而针灸对于子宫收缩无力的滞产有催产作用,能拯救危机于顷刻间。

恩师说肩井为足少阳经之穴,又为手少阳经、足阳明经及本经四脉之会,能疏调诸经之气;合谷为手阳明经原穴,阳明经多气多血;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属血;补合谷泻三阴交,有补气调血下胎的作用。至阴为足太阳经之井穴,《医说》中谓其善“灸难产”,《寿古保元》中载:“其治胞衣不下,灸之可引产下行”。四穴相配,催产下胎之力较好。恩师说,他在参加农村医疗队的日子里,碰上这样的情况,多采用针灸疗法,临床用之常收效甚捷。

其实,现代人接受剖腹产者多也,不说其弊端到底有多少,起码影响腹部的美观吧!生一个孩子,腹部多了一条像蚯蚓一样的疤痕,许多爱美的女性还是有点不愿接受。在偏远的乡村,如果碰上滞产的状况,孕妇来不及被送至医院,乡村大夫懂一些针灸术,应该是孕妇们的福音吧!

这样的病例我也没有治过,只能把恩师的病案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