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神经性耳聋

(十)神经性耳聋

神经性耳聋是指内耳听觉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发生病变,引起听力减退,甚至听力消失的一种病症,该病常常伴有耳鸣。神经性耳聋实际上是指感音神经性聋,包括耳蜗的病变,也包括听神经的病变,甚至还包括听觉中枢的某些病变,而不单纯指听神经的问题。该病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耳部不同程度的渐进性听力减退,直至耳聋,可同时伴有耳鸣、耳内闷塞感,约半数患者伴有眩晕、恶心及呕吐症状。

病案:听不见声音的烦恼

周某,女,45岁,企业主管。主诉半年前的一天,被隔壁邻居儿子结婚的鞭炮声给吓着了,从那以后右耳就出现鸣响,有时脑子也会嗡嗡作响,渐渐感觉右耳听力下降了很多,耳朵里仿佛总是有知了在那里叫一样,特别是在很安静的时候更加明显,还伴随后脑一阵一阵的疼痛。近一个多月来,右耳几乎听不见声音,耳内常有闷塞感,眩晕,眼睛干涩,恶心欲呕,夜里睡不好觉,白天昏昏沉沉。去医院检查,做了电测听声阻抗,结果为双侧外耳道清洁,双侧鼓膜完整,鼻腔通畅,鼻咽部(-)。被诊断为右侧感音性神经性耳聋。医生给她开了血管扩张剂、降低血液黏稠度的药物、B族维生素,也做了高压氧治疗,但效果都不理想。

她因颈椎病复发,前来我科针灸,听说刺血可以治疗耳聋,她恳求我能否同时治疗她的神经性耳聋。

检查:双侧颈肌僵硬,压痛明显。颈椎X线摄片示颈椎生理曲度消失,钩椎关节增生;右侧颈椎斜位片示:颈4、5、6椎间隙狭窄,后缘增生;脑彩超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血流速度增快。治疗:刺大椎、肩井、听宫穴,出血30mL左右;再刺太阳、曲泽,出血20mL左右。刺血拔罐结束,周某告知耳内闷胀感消失,颈部僵硬感明显减轻,眼睛也感觉明亮了。

3d后复诊,主诉右耳听力有所好转,眼睛不再干涩。治疗:取耳门、翳风、尺泽穴刺血,出血约20mL,以后改为针灸疗法。选百会、大椎、风池、中渚、听会、合谷穴,辅助针柄灸,隔日针灸1次,治疗5次后,右耳听力恢复正常,诸症消失痊愈。

中医辨证分型

1.肾精亏虚:双耳听力逐渐下降,伴细声耳鸣,夜间较甚,失眠,头晕眼花,腰膝酸软,遗精多带,口渴多饮,舌红少苔,脉细弱或细数。治则:滋补肾阴。

2.心脾两虚:耳鸣日久而致听力下降,伴精神不振、短气乏力、纳差腹胀、大便不实、头晕目眩,舌淡、苔薄白,舌体肿、边有齿痕,脉沉缓或沉弱。治则:健脾养心。

3.气血亏虚:听力严重下降,伴耳鸣如蝉、神疲乏力、失眠多梦、目涩流泪、视物昏花、头晕目眩,舌淡苔少,脉沉细。治则:补气养血。

4.痰浊中阻:两耳蝉鸣,有时闭塞如聋,胸闷痰多,耳鸣眩晕,时轻时重,烦闷不舒,二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治则:化痰通络。

治疗

1.主穴:大椎、听宫、耳门、翳风。

2.配穴:太溪、太冲(肝肾阴虚);曲泽、太阳(心脾两虚);膈俞、翳风(气血亏虚);丰隆、尺泽(痰浊中阻)。

3.刺法:每次选主穴2个,辨证配穴1个,半个月刺血1次。中间配合针灸治疗。

笔者按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人的肾精充足,则听力正常;肾精不足,则听力下降。神经性耳聋常常是由于患者压力过大或者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的。中医治疗该病多需辨证施治。刺血配合针灸治疗该症,临床效果明显。该患者原有颈椎供血不足之症,故选取大椎、肩井、风池穴,意在疏通颈项部的气血瘀滞;耳部周围穴位的选用,可以调节耳部周围的血液循环,消除瘀阻,内耳血流通畅,颈椎供血正常,供氧充足,听力自然得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