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小儿咳嗽

(三)小儿咳嗽

小儿咳嗽是一种防御性反射运动,通过咳嗽可以阻止异物吸入,防止支气管分泌物的积聚,清除分泌物,避免呼吸道继发感染。任何病因引起呼吸道急、慢性炎症均可引起咳嗽。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①急性咳嗽是指病程小于2周,多见于上呼吸道或者下呼吸道感染,以及哮喘急性发作;②亚急性咳嗽:是指病程大于2周而小于4周,除呼吸道感染外可见于细菌性鼻窦炎和哮喘;③慢性咳嗽:咳嗽症状持续大于4周称为慢性咳嗽。

病案:咳嗽的患儿

薛某,女,4岁。家长代诉:咳嗽2月有余。病史:患儿素体虚弱,食欲不振,形体消瘦。2个月前因受寒开始咳嗽,曾服用西药对症治疗但无明显疗效,咳嗽缠绵难愈,特来我科就诊。查:神疲乏力,面色白,咳嗽痰多,色白清稀,肺部可闻干、湿性啰音,指纹色红。辨证:肺脾气虚,痰湿内盛。治以健脾养肺,止咳化痰。

治疗:①刺四缝穴,挤出许多白色透明浓稠黏液;②背部膀胱经刮痧、拔罐;③陈皮10g,煮水代茶饮。

1周后复诊:患儿白天几乎不再咳嗽,夜晚、天要亮时会咳嗽几声,食欲大增。二次治疗:刺肺俞、四缝穴。经过2次刺血治疗,患儿咳嗽完全停止,面色红润,食欲正常。

笔者按

咳嗽是小儿常见的临床病症,临床以外感咳嗽较为多见。小儿为纯阳之体,感邪易趋于热化,临床上咳嗽初期虽是外感风寒,但往往很快热化,故临床以风热型咳嗽多见。根据中医传统理论,“实则泻之”,故治疗宜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是手足六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针刺放血对于各种类型的热证、咳嗽、气喘等均有很好的疗效;四缝穴为经外奇穴,在手指第2~5指掌面的近侧指骨间关节横纹的中央,点刺放血或挤出少许黄色透明黏液对咳嗽、疳积等有特殊的疗效。研究显示,穴位刺血治疗小儿风热型咳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治疗效果优于中药内服,避免了患儿服药困难及服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但血液功能异常、体质虚弱者禁用穴位刺血疗法。

中医辨证分型

1.风热咳嗽:多发于春、秋季,咳嗽痰黄稠,咳痰不爽,发热恶风,汗出,流涕,咽喉干痛,口渴欲饮,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紫蓝。治则:疏风清热。

2.风寒咳嗽:咳嗽频作,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恶风畏寒,头痛倦怠,鼻塞不通,流清涕,喉痒声重,舌苔薄白,舌淡红,脉浮紧,指纹浮露。治则:祛风散寒。

3.痰湿内盛:咳嗽痰多清稀,口淡,食欲不振,倦怠懒语,面目虚浮,四肢不温,苔白腻,脉滑或濡滑,指纹淡红。治则:化痰除湿。

治疗

1.主穴:四缝、大椎。

2.配穴:肺俞(风热咳嗽);艾灸大椎(风寒咳嗽);少商(痰湿内盛)。

3.刺法:刺四缝穴,挤出大量白色透明黏液或数滴血液;辨证刺一配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