眶上神经痛

(十六)眶上神经痛

眶上神经是三叉神经第一支的末梢支,较表浅。眶上神经痛是指眶上神经分布范围内(前额部)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眶上神经痛为经常间断性一侧或双侧球周、眶周不明原因灼痛或隐痛,眶上切迹处有明显压痛,但眼球及其附属器无器质性病变,为眼科常见病。眶上神经痛是指眶上切迹部,眶上神经通过病变所致的疼痛症状。

现代医学认为,眶上神经痛的发病原因是眼眶上缘完全由额骨构成,其内1/3处为眶上血管及神经通过处,内壁的后部由蝶骨体组成,其上有视神经孔,除视神经外,还有眼动脉、颈动脉丛的交感神经伴随穿过该孔,当眼眶受到外伤、刺激、炎症蔓延或邻近器官发生病变时,损害或波及眶上神经,故引起疼痛。祖国医学称之为“眉棱骨痛”。

眶上神经痛的典型症状是起病急,轻者眉棱骨隐隐作痛,重者疼痛剧烈,发作频繁,有时伴巅顶头痛,有时月经前后加剧,时痛时止、病程缠绵。祖国医学认为,该病是因肝火上炎、暴怒伤气、气滞血瘀、阻塞经脉、阴虚火旺、热盛生风,不通则痛。诱因多是精神紧张、劳累过度。

病案:眉棱骨疼痛扭曲了她的脸

兰馨,女,24岁,别看她年轻,已是一家外企的部门经理。青春靓丽的她每天公务繁忙,应酬不断。年薪几十万,轿车代步,真的是生活富足、事业有成,周围小姐妹们每每投来羡慕的眼光,让她沾沾自喜,很是得意。然而近半年来,左眼的眉棱骨频繁阵发性疼痛扰得她心烦意乱。初起只是偶尔有点疼痛,用手揉揉即好,可最近疼痛越发加重,以前靠止痛片多能立刻缓解,但现在疼痛日趋厉害,虽然加大止痛片的剂量也增加了服药次数,但疼痛仍然明显,且疼痛呈阵发性,每日发作数十次之多。加之疼痛常突然发作,发作时局部抽搐,睁眼困难,痛苦万分。突如其来的剧痛让正在应酬的她五官扭曲,芳颜大变。为此,她四处求医,服用了各种西药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接受了间动电(疏密波)疗法、穴位封闭治疗,可收效甚微,疼痛依旧。

疾病让兰馨难以胜任原本的工作,她只能将应酬尽数推却,人也变得郁闷寡欢,沉默不语,失眠多梦,食不甘味。她只能每天用丝巾将头部疼痛处死死缠紧以求止痛,体重由过去的102斤下降至78斤。半年的疾病折磨,已让兰馨的美丽成为过去,原本青春靓丽的女孩变得瘦骨嶙峋、面容憔悴,见到她的人无不惋惜。

坐在我面前的兰馨,神情倦怠,愁容满面,体态消瘦,轻度贫血貌。在我耐心地询问下,她慢慢道出心里的苦楚:如果不是考虑父母的感受,她真的不愿痛苦地活着。我告诉她:此病并不难治,只是她选择的治疗方法不当,可以用刺血疗法试试,或许有效。她无奈而又怀疑地点点头。通过检查,我发现她的颈、肩、背肌僵硬压痛,左眼眶上切迹处压痛明显。颈椎正侧斜位片示:左斜位显示第4、5椎间孔狭窄,变小,生理弧度变直;脑彩超提示:椎-基底供血不足。

由此我判断出,她的眉棱骨疼痛与颈椎压迫导致脑供血不足有很大的关系。找到病因,治疗方案也就有了。首次治疗,我决定先刺大椎、肩井、风池穴。一周后,她告诉我疼痛感减轻,但疼痛次数没有减少。第二次刺血选阿是穴及左侧头部的晕听区。阿是穴刺出紫黑色瘀血10mL。治疗完毕,她大声地叫了起来:“啊!不痛了呀,没有刺血之前还痛得很,这瘀血一出,好像里面堵的东西一下子去除了,头好轻松呀!”

为了巩固疗效,我嘱咐她要坚持来接受一段时间的针灸以巩固疗效。前后刺血2次,针灸7次,兰馨的眉棱骨疼痛彻底治愈,3个月后随访,未再复发。

中医辨证分型

1.风邪外袭型:头痛连及目系眉骨,唇面偶有麻木,舌淡、苔白,脉浮弦。治则:祛风止痛,活血化瘀。

2.肝火上炎型:眉骨及头部疼痛,头晕耳鸣,目眩多梦,面目红赤,口干苔涩,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则:滋阴潜阳,降火熄风。

治疗

1.主穴:太阳、阿是穴。

2.配穴:风池、大椎(风邪外袭);曲泽、太冲(肝火上炎)。

3.刺法:阿是穴加配穴。阿是穴刺之要求出血量不能少于30mL,出血多一些,祛瘀效果显著。

笔者按

眉棱骨疼痛属于西医的眶上神经痛,多由感冒病毒感染所致,常与感冒同时发病,与吹风受凉、外伤刺激等因素有关,也可由过度疲劳、失眠或睡眠不足等因素引起。本例患者属于工作繁忙、应酬太多、日久疲劳、耗损阴血、休息不足而致头颈部气血运行失畅,局部经脉闭阻所致。故采用刺血疗法以祛瘀生新,疏通气血,即中医所谓的“不通则痛,通则不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