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脑鸣

(十三)脑鸣

脑鸣是指以自觉脑内如虫蛀鸣响的自我感听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经疾病,常伴耳鸣、腰膝酸软、目眩等症状,多因脑髓空虚,或因火郁、痰湿阻滞所致,多发于中老年,女性多于男性。该病属西医学神经症、神经衰弱和癔症范畴,亦有少数因高血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小灶性脑梗死或颅内肿瘤所致。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出现脑鸣现象不以为然,其实,脑鸣如果发生在年轻人身上,多数是由紧张压力等精神因素引起,属于功能性疾病;如果发生于老年人,多由脑供血不足引起。在睡眠不足、用脑过度及劳累时,就会诱发以上症状,主要表现为脑鸣、头晕和记忆力下降。患者多数有焦虑、烦躁不安、心慌、气急、胸闷等症状,有的患者还伴有颈部僵硬不适或肩背部不适感。

病案:脑鸣让她烦躁不安

刘某,女性,40岁,小学教师。因为教学质量好,她每年都被评为优秀教师,得到学生和家长们的一致赞美,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进她带的班。但同校老师羡慕而忌妒的目光,使得她倍感压力,整日茶不思,饭不想,夜不能寐,她感觉自己的精神都要崩溃了。

后来经人介绍,她来到我的诊室,只见她面色萎黄,容貌憔悴。自诉:“自去年开始就一直感到脑子里轰轰作响,有时似风扇,有时似虫鸣,有时又像火车鸣,外边的环境越安静,脑子里的鸣响声就越大,严重影响睡眠和工作。维生素、镇静剂、神经营养药吃了不少,补脑口服液、疏肝理气丸等中药也都服过,可就是消不掉这令人烦躁的脑鸣。现在工作也坚持不下去了,病休在家。天天啥事不想做,急得脑鸣症状日趋加重,还伴有心慌气短、焦虑胸闷、记忆力下降。去医院做了各种检查,却查不出任何问题。可这脑子照样成天响个不停,我恨不能用头撞墙。医生啊,我都快给逼疯了!”

“颈背疼痛吗?”

“颈背疼痛僵硬,腰也疼痛,尤其是在电脑前坐久了,就感到头昏脑涨,肩背腰酸痛。”

“去做个脑彩超检查和颈椎X片检查。”说完,我给她开出了检查单。

第二天一早,她就拿着检查报告单站在诊室门口等我。我接过报告单,脑彩超提示: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增快,颈动脉供血不足,小血管痉挛。颈椎X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变直,增生;第3、4、5、6颈椎椎间孔变窄。

“你是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的脑鸣,不用太紧张,合理治疗会好的!”我的话让她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她说自己整个绷紧的神经,似乎因为我的话而放松了。

查到了病因,治疗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选择大椎、肩井、风池刺血;颈肩背腰大刮痧。刺血后,她说:自己的颈肩背原先都硬硬的,像紧紧地绑了个东西,治疗后全身轻松多了。半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治疗:选用太阳、曲泽、阳陵泉刺血。以后隔天辅助针刺四神聪、肝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神门等穴。整个治疗过程刺血2次,针灸10次。这位老师的脑鸣完全消失了,所有症状都得到明显地改善。又继续针灸5次,头不晕了,脑不涨了,可以正常看书、学习,恢复了正常工作。

中医辨证分型

1.肾虚髓亏:脑鸣,耳鸣,健忘,肢体软弱,腰膝酸痛,或精少质稀、性欲低下,舌淡,脉弱。治则:补肾益髓。

2.气郁化火:脑鸣,耳鸣,烦躁易怒,胸胁胀闷,口苦口干,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则:清宣郁热。

3.痰湿内阻:脑鸣,耳鸣,身体肥胖,疲倦嗜睡,肢体沉重,恶心欲呕,胸闷咯痰,舌淡胖,苔白腻,脉滑。治则:燥湿化痰。

治疗

1.主穴:太阳、风池。

2.配穴:太溪、大椎(肾虚髓亏);肝俞、太冲(气郁化火);丰隆、脾俞(痰湿内瘀)。

3.治疗:每次刺血选主穴2个、配穴1个。肾虚者加艾灸大椎、命门;痰湿阻滞者,辅助中药陈皮15g、淮山药10g,煎水,口服,1日2次。

笔者按

脑鸣是指自觉脑中有声音鸣响,祖国医学称之为“头响”“头脑鸣响”,古时称“白天蚁”,中医学谓“头响”,多与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倦内伤等有关,主要责之肝、脾、肾3脏。该病案属于平素工作繁忙,压力太大,导致精神高度紧张,加上长期熬夜,耗损阴血,从而引起上述各种症状。我选用大椎、肩井、风池刺血,意在祛瘀活血;颈肩背腰大刮痧可疏通整个督脉、膀胱经;选用太阳、曲泽、阳陵泉刺血,有疏肝理气之用;针刺四神聪、肝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神门等穴,可醒脑开窍,安神解郁。刺血为主,辅助针刺刮痧,可快速祛瘀血、通脑脉、理气血、疏经络。血行通畅,供血充足,脑有所养,脑鸣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