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尿

(一)血尿

血尿是指离心沉淀尿液中每高倍镜视野中的红细胞数大于等于3个,或非离心尿液中每高倍镜视野超过1个红细胞,或1h尿红细胞计数超过10万,或12h尿沉渣计数超过50万,均示尿液中红细胞异常增多,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症状。血尿的致病因素有泌尿系炎症、结核、结石或肿瘤、外伤、药物等,这些对机体的影响甚为悬殊。轻者仅镜下发现红细胞增多,称为“镜下血尿”;重者外观呈洗肉水样或含有血凝块,称为“肉眼血尿”。通常每升尿液中有1mL血液时即肉眼可见,尿呈红色或呈洗肉水样。

临床上发现红色尿后,首先要分清是真性血尿还是假性血尿。有些药物可以引起红色尿,如氨基比林、苯妥英钠、利福平、酚红等,需与真性血尿区别开来。近年来,无明显伴随症状的血尿患者有增多趋势,他们大多为肾小球性血尿患者,已广泛引起临床重视。

血尿在祖国医学文献中也早有记载,一般以痛为血淋,不痛为尿血。

病案:血尿的刺血、针灸治疗

恩师的这一例病案,发生在1978年的3月。那是一个姓徐的农民,女性,26岁。她20岁结婚生子,26岁的她就已经是3个孩子的妈妈了。那个年代还属于物质贫乏时期,一天的劳动报酬也就是几毛钱。1对夫妻、3个孩子,5张嘴要吃饭,全靠他们小夫妻俩披星戴月地从土里刨食来解决,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所以,为了能让家里的生活过得好一些,小徐是一分钟也不让自己歇着,干完队里的公活,还得去自己的自留地里种菜。每天都干到天黑才勉强直起身子捶捶腰背,回家做饭。

人人都说年轻是资本,但是再强大的资本也经不起过度的消耗。终于,小徐生病了,她一开始只是感到腰酸背痛,但只要捶一捶腰背也就缓解了,所以她也就没当一回事。可渐渐地,她感到小便变多了,十几分钟就得去一次厕所,每次总有尿不干净的感觉,后来还出现了尿道口疼痛、发热、尿中带血的症状。这下把她给吓坏了,这时她才感觉不去医院是不行了,所以在丈夫的陪同下去了县医院住院接受治疗。但在医院做了各种检查后,也没有查出血尿的病因,所以医院只能是给予常规的对症抗感染治疗,可输了半个多月的液,小徐尿血的症状依然没有缓解,其余症状也未见好转。无奈之下,小徐来到省城求诊于恩师。

小徐的就诊时间是1978年3月21日。据恩师的病历记载:患者小便频,带血,尿色鲜红,无尿痛,时已20余天,曾在外院予以抗感染治疗,无效。就诊时,患者面色苍白,自诉尿频数,有灼热感,口苦、口干、少津,常欲饮冷,腰背酸楚,神疲乏力,睡眠欠佳,舌质红绛,脉细微数。

尿常规检查:尿蛋白(+),白细胞(+++),红细胞(++),脓细胞(++)。

中医辨证:湿热下注,营血妄行。

治疗原则:清利湿热,凉血止血。

治疗方法:刺血膀胱俞、中极,患者刺血后次日,尿色透明清晰,未再出现肉眼血尿。改为针刺疗法,取太冲双、阳陵泉双、膈俞双穴。快速进针,多捻转,得气后行震颤手法,不留针。

二诊:3月28日。经针刺治疗1周后,尿血停止,尿频、尿急的症状大大减轻,夜间已能安寝,精神转佳。复查尿常规: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少许,脓细胞(-)。

治疗方法同上,继续针刺1周。诸证完全消失。再次复查尿常规: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少许,脓细胞(-)。随访半年未复发。

中医辨证分型

1.膀胱湿热证:小便灼热疼痛,尿血鲜红,身热夜甚,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数。治则:清利膀胱,凉血止血。

2.心火热盛证:尿血鲜红,小便短黄、灼热疼痛,心烦失眠,面赤口疮,口渴引饮,大便秘结,舌尖红赤,苔黄,脉数。治则:清心泻火,凉血止血。

3.血热动血证:尿血鲜红,高热烦躁,口渴饮冷,身见斑疹或衄血,大便干结或便血,舌红绛,苔黄干,脉数。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4.阴虚火旺证:小便短赤带血,头晕耳鸣,颧红潮热,心烦口渴,腰膝酸软,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治则: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5.脾肾气虚证:久病尿血色淡红,小便频数,头晕耳鸣,面色不华,体倦乏力,气短声低,食少腹胀,腰脊酸痛或兼齿衄、紫斑,舌质淡,脉细弱。治则:补益脾肾,养血止血。

治疗

1.主穴:太冲、腰俞、阴陵泉、膀胱俞。

2.配穴:中极(膀胱湿热);膈俞(血热动血);太溪(阴虚火旺);血海(脾肾气虚)。

3.刺法:选主穴2个,配穴1个。

笔者按

本例尿血的原因为湿热瘀阻膀胱,损伤脉络,致血溢脉外,故血色鲜红;舌质红绛乃阴虚、内热湿滞之象;腰酸乏力为病将累及脾肾;口苦喜冷饮,当肝胆之火尚盛。施以刺血,意在快速祛除血中湿热,凉血止血。

针灸治疗,取足厥阴肝经之太冲穴,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以疏肝利胆以清湿热,配合足太阳膀胱经之膈俞穴,其为八会穴之一的“血会膈俞”,如《类经图翼》中云:“此血会也,诸血病皆宜灸之。”诸穴相配,具有清肝利胆、疏导湿热、凉血止血之功。盖因本例尚以实热之证为主。

恩师治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选穴精准,对症明确,手法独特,快速进针,多捻转、得气后行震颤手法,不留针,所以疗效甚佳。

笔者于临床,只有在给孩子治病时,多选用快速进针,捻转提插三下,不留针。但对于此类患者从未想过不留针!遗憾的是,30余年的从医生涯中,我并没有遇见一例血尿患者,也就没有对于此证的治疗心得。

所以,我只能把恩师的病案记下,一是想告诉大家,针灸可以治疗很多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二是希望恩师的治病理念和方法不被湮没;三是告知同道,以供借鉴。恩师说:对于单纯血尿的患者针刺无须留针,但一定要在得气后行震颤手法,震颤手法的目的是调整穴位周围的肌肉以快速收缩的方式止血。不留针是因为留针会让收缩后的肌肉弛缓。多么妙的治疗方法!多么高超的针灸理念!作为后辈,理当继承和发扬光大呀!

恩师的这例病案,我阅后反复思考,该患者的血尿,不是附带在其他疾病上的症状,加之有持续劳累史,尿血色红、无痛,可判断其属于中医湿热下注而致的单纯尿血。西医屡治无效,是因为他们找不到血尿的原因,不能对症治疗。殊不知,当今有很多的功能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已经很重,但西医就是找不出任何有参考价值的诊断指标,所以就把它们归于各种神经官能症。

中医治病的优势就在于辨证论治,目的明确,方法多样,不管现代医学的检查指标是否异常,只要根据患者的病因病机,用中医的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及气血津液辨证等方法相结合,治病求本,疗效显著。中医治病忌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虽然表象复杂,但只要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往往能够直击要害、手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