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球麻痹
假性球麻痹,是中枢性延髓麻痹的简称。因为延髓又叫延髓球,所以把延髓麻痹称为球麻痹,又叫真性球麻痹。延髓内的运动神经核团,或来自延髓的颅神经(包括咽神经、迷走神经和舌下神经),因病引起麻痹时,就会出现一组症状群。球麻痹主要表现为饮水进食呛咳、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或失声等。所以,凡是病变直接损害了延髓或相关的颅神经者,称为真性球麻痹。而病变在桥脑或桥脑以上部位,造成延脑内运动神经核失去上部神经支配而出现的延髓麻痹,称为假性球麻痹。
球麻痹病因复杂,可由多种脑病引发,如脑梗死、脑出血、脑炎、脑外伤、脑变性病、脱髓鞘病、脑肿瘤等损伤相应脑组织而致病。其中,以脑血管病所致者最多。由于脑血管病发病率很高,故本症亦十分常见。球麻痹患者,轻者表现为饮食、言语困难;重者完全丧失饮食、语言功能,靠鼻饲维持生命,常因营养不良、继发感染而致死亡。
病案:中枢性延髓麻痹让他不能进食
李某,男,60岁,农民。得病前患者在田里栽秧,突然感到头晕,随即右侧上下肢不能活动跌倒在田里,舌根发硬,语言不清,口角歪斜,流口水,但神志尚清。家人将其急送至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经脑CT检查,诊断为脑血栓。静注川芎嗪、丹参注射液等药物后,症状缓解。但3天后,患者出现失语、进食饮水呛咳、不能吞咽,无法进食任何食物,每天靠鼻饲供给流质。急请针灸科会诊。
查体:瞳孔等大等圆,脉搏72次/分,血压188/98mmHg,颈软无抵抗,膝反射亢进,吞咽障碍,失语,腭垂(悬雍垂)居中,软腭上提无力,咽反射迟钝,舌肌无萎缩,脉弦滑,舌质红,苔微黄且滑腻。右半身软瘫无力,肢体麻木。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辨证为痰浊瘀血蒙闭清窍,元神之府失用而致喉痹。治宜醒脑开窍活络,化痰利咽通痹。
治疗取穴:大椎、百会、哑门、金津玉液。先刺大椎、哑门穴,出血量约50mL;后刺百会、金津玉液穴。一个疗程结束,可以逐渐吃点面条、稀饭、馒头乃至米饭。刺血2次,针刺15次,患者的吞咽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中医辨证分型
1.肝肾阴虚:吞咽困难,眩晕耳鸣,五心烦热,低热颧红,头胀胁痛,视力减退,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治则:补益肝肾。
2.肝阳上亢:吞咽困难,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头重脚轻,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苦、舌红脉弦。治则:平肝潜阳。
3.痰瘀阻络:吞咽困难,意识不清,或见紫斑、肿块,或出血色暗,舌白腻或紫黯有斑点,脉涩或脉滑。治则:豁痰开窍。
治疗
1.主穴:大椎、哑门、金津玉液。
2.配穴:太溪、太冲(肝肾阴虚);大椎、肝俞(肝阳上亢);丰隆、肺俞(痰瘀阻络)。
3.刺法:首次治疗主穴全选,配穴根据辨证选取。虚症者加灸肾俞、大椎、足三里穴,每日1次。
笔者按
假性球麻痹病因复杂,可由多种脑病引发,其中以脑血管病所致者最多。本证可由湿热痰浊、阴虚阳亢等致病因素而蒙蔽清窍所致。其病机乃为窍闭神匿,导致喉舌机关不利。刺大椎、百会以醒脑开窍;刺哑门、金津玉液穴旨在利咽通痹;针刺诸穴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之功。所以,选用刺血加针灸治疗该病,疗效优于单纯输液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