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晕动病

(二十)晕动病

有的人会晕船、晕车、晕机,有的人则不会,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耳朵不仅用来倾听,还参与维持整个身体的平衡。耳朵按照解剖结构可以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内耳前庭器是人体平衡感受器官,包括3对半规管和前庭的椭圆囊和球囊,可以感受各种特定运动状态的刺激。当汽车启动、加速、减速,船舶晃动、颠簸、电梯和飞机升降时,这些刺激使前庭椭圆囊和球囊的囊斑毛细胞产生形变放电,向中枢传递并感知。这些前庭电信号的产生、传递在一定限度和时间内不会使人们产生不良反应,但每个人对这些刺激的强度和时间的耐受性有一个限度,这个限度就是致晕阈值,如果刺激超过了致晕阈值就会出现眩晕症状,这就是晕动病。

一般来说,致晕阈值低的人内耳前庭系统相对比较敏感,因此更容易出现晕车、晕船等症状;致晕阈值较高者对车船启动、减速或晃动的耐受性则相对较高。每个人的耐受性差别很大,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还受视觉、个体体质、精神状态以及客观环境(如空气异味)等因素影响,所以在相同的客观条件下,只有部分人出现眩晕症状。晕动病的症状有头晕目眩、不敢睁眼、面色苍白、胃脘部不适、恶心、呕吐等。

病案:刺血竟治愈她几十年的晕动病

李大娘育有两女一男,大女儿6年前嫁入省城。思女心切的她只能经常往返城乡两地,以解思念女儿之愁。孝顺的女婿每次都将丈母娘招待得舒舒服服,小夫妻俩都希望辛苦一辈子的母亲能经常来城里享享福。可遗憾的是,李大娘患有多年的晕动症,无论是大汽车、小汽车还是火车,就连拖拉机、小三轮她都不敢轻易坐。所以,每次合肥之行,对李大娘而言就是一场头与胃的“肉搏战”。只要车一开,人就立马开始发晕,晕得昏天暗地,不敢睁眼。紧接着胃肠道是一阵阵的紧缩,随即就翻江倒海般的恶心、呕吐,一直吐到下车为止,坐一次车就像害一场大病。今年9月,李大娘不得不又来合肥,因为她数十年的颈肩腰背疼痛病复发了,在家里睡了几十天,吃了不少药也没有效。女儿知道了,不由分说立马用车将母亲接到城里,第二天就搀扶着她走进我的诊室。X线摄片检查显示:颈、腰椎退行性病变。首次治疗选用双侧委中穴刺之,拔出紫黑色瘀血40mL,又在大椎、太阳、风池穴上点刺,总出血量超过80mL。刺血完毕嘱其女儿回家用清艾条熏灸刺血点、印堂穴20min,1天1次,连续艾灸1周,半个月后再行第二次治疗。10月中旬,母女俩又来了。女儿说:“真的非常感谢您,王医生。我妈妈经您刺血后,腰背的疼痛大大减轻,可以正常行走了。更令人惊喜的是,自从那次刺血后,她回家坐车竟然不晕车了,不仅头不晕,而且也不恶心、呕吐了,今天我们是坐公交汽车来的,她一点都不晕,真是太感谢您了!”

治疗

1.主穴:大椎、风池、太阳、曲泽。

2.配穴:足三里(胃部不适);内关、中冲(呕吐甚者)。

3.刺法:每次主穴3个,辨证选配穴1个。

笔者按

40余载的医生生涯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颈椎病患者,经过针灸、刺血治疗,他(她)们的临床症状消失后会说,不知为什么自己的晕车也好了。此时我的回答是:患有颈椎病的人,大多有脑供血不足症状,其中伴有颈胃综合征(除颈椎不适外,还伴有恶心、呕吐等胃脘症状)、颈脑综合征(除颈椎不适外,还伴有头晕目眩、耳鸣眼胀等脑部症状),坐车晕车,多因供血不足。颈椎病好转,脑供血正常,头自然不晕了,也就不会恶心、呕吐了。

为此,我在临床上还特地有意识地依照自己的推断,真的治好了不少晕动病患者。对于此类患者,我多数都是从疏通他(她)们的颈部血管、改善脑部供血入手,多采用刺血疗法,效如桴鼓。我的推断或许有些道理,但仍有待同道们的临床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