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引 言

地大物博的中国,为什么要对外投资?在20世纪80年代,多数人没有这个概念,也不会提出这个问题。因为,中国当时发展经济的资源,不是缺少物质资源如铁矿石、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而是缺少非物质资源—资本、先进技术及管理,非常需要利用外来资本和技术与管理,即需要引进外资。当时人们消费需求追求的,也不会与对外投资联系起来。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为什么现在要坚决实施 “走出去”战略,大力对外投资,不仅是因为我们发展经济的物质自然资源严重缺少了,如铁矿石、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因经济发展与生活需要而缺少了,而且,还是我们的消费品,也密切地与对外投资联系起来了,国民要吃更多更好的肉、更多更好的粮食、喝更多更好的奶,还要住更大更好的房子,拥有自己的汽车和更好的家电。此时,人们才联想到要“走出去”,获取我们经济发展与生活必需的资源和产品,我们的经济发展和吃、住、行,都与对外投资密切相关了:为何大宗农产品不断涨价?房子价格为何飞涨?可能不少人没有把它与国际上铁矿石涨价,我国大宗农产品因人均土地资源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联系起来,但是,只要追根溯源,原因就大白了。

为什么要对外投资,这也是一个逐渐发展和认识的过程,不能以现在的形势,去论说过去的认识不到或者误解。早在10多年前,没有多少人,把对外投资作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必经之路。过去,很多学者从不同的侧面分析了企业为何要对外投资,有的从规避贸易壁垒,有的从获取境外资源,有的从占领市场,有的从产业转移,有的从资本或外汇充裕等角度来论说了对外投资的原因,这些都在当时或说是从经济利益角度来讲的,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少有人从其他方面来论说我们对外投资的原因。本人在研究他人成果基础上,积36年世界经济的学习与研究,15年的“走出去”研究,想从其他几个方面来论说我国对外投资的原因,可能不是直接针对,但是,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带来启示。

在我们隆重纪念和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时,我们是否进行过深刻的思考:当年我们近千万平方公里国土、四亿多人口、自然资源丰富的中国,为何被国土是我国的1/26、人口不到我国的1/4、自然资源贫乏的岛国日本所侵略。当时日本叫嚣,要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而我国三四百万军队,却不能阻止日本的侵略,国土富庶地区大部分沦陷,更为耻辱的是南京—中国当时的首都,第一次被一个海外国家—“小日本”即日寇攻陷,南京军民30万被肆意屠杀,惨状不堪回首。当时毛泽东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以现在国民的眼光,非常不可理解,日军依靠的是什么?竟敢侵略甚至“灭亡”中国!尽管我们可以对此列出很多原因,但是,很少有人想到与日本很早就对外投资,获取了大量铁矿石、煤炭、石油,弥补了其自然资源的贫乏,利用海外资源大大发展了钢铁、造船、飞机、机器制造业有关。没有想到,当时我国还不能制造飞机和大型军舰、坦克等国之重器时,日本在二战期间,生产了近7万架各式飞机、15艘航空母舰、几百艘军舰,更不要说生产了大量的军车、坦克和其他军火,它靠的基础是什么?除了掠夺和其他原因,日本对外投资则大大先于亚洲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利用了世界资源,也是极为关键的因素。二战后,日本没有了殖民地,并饱受战争创伤,但是,它通过对外投资,充分利用世界资源和市场,在战后短短二三十年内,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和强国、世界最大债权国,同样也离不开对外投资,不然资源贫乏、国土狭小的它,何以称大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