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航天产业

(四)航天产业

2016年是我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60年来,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从1970年4月24日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以来,我国卫星研制能力不断提升,经历从无人航天器到载人航天器,从人造地球卫星到月球探测器,从低轨道飞行到绕月球轨道飞行,从短寿命工作到长寿命飞行等技术发展历程,形成了载人航天、导航定位、深空探测、通信广播、对地观测、气象预报、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七大类航天器研制业务。卫星的技术水平、应用水平以及长寿命、高可靠性逐步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一系列遥感卫星以及各类通信卫星,广泛应用于气象、测绘、农业、土地、海洋、环保、减灾及通信广播等各个领域,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迅速,在若干重要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进入空间、利用空间和探索空间能力显著提升。自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以来,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已经成功发射了11艘神舟飞船以及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中国第六次载人航天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建立独立的空间站已经有了基础。

载人航天的研制涉及天文、医学、空气动力学等数十个学科领域,其中,中国独创的北斗导航系统,功不可没。航天事业的成熟将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科技水平,关乎一个国家在太空时代的生死存亡。许多国外媒体共同的评论称,目前中国的航天技术已经足以与美国、俄罗斯等老牌航天强国比肩,发展速度远超美俄,到2020年左右,中国将成为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的领导者。

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为世人惊叹。强大的航天工业和军事工业相结合,已经显示出世界航天和军事大国的地位。卫星发射已经进入世界市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经为2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卫星组织实施了43次国际商业发射,发射了49颗卫星。在提供发射服务的同时,我国还实现了卫星的整星出口。其中包括委内瑞拉、尼日利亚、巴基斯坦、玻利维亚、老挝、白俄罗斯等国的9颗卫星。我国航天产业在为自己本国服务外,为自身利益和整个人类利益,必将继续走向世界,先进产品出口、优质高技术服务出口,为人类和平与其他公益事业进行服务。今后,我国的航天产业,无论是以货物贸易还是服务贸易方式、援助形式,都是走上世界的重要形式,并将带动其他相关产业走上世界,前景宏大辉煌,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