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界宗教

(三)世界宗教

世界上多数民族的形成与宗教密切相关,民族需要宗教养分来凝聚人心,宗教需要民族作为载体而得以传播。对于一些民族来说,宗教既是一种信仰,又是文化形态和生活方式。世界上的不同民族因宗教信仰相同而近,反之则远。同理,相同民族而近,不同民族而远。世界上有两三千个民族,数十种宗教,纯粹的单一民族信奉的宗教并不多,往往是数个民族信一种宗教,一个民族里面又存在多种宗教,民族、宗教之间的关系构成错综复杂。不同民族和宗教在交往和联系过程中,因相互之间的这样那样的差异,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摩擦和矛盾。这些摩擦和矛盾若不能妥善解决,就有可能上升为政治问题。民族、宗教问题的复杂性就在于它们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现象,背后都隐藏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现实的利害关系。[5]

在世界许多民族和国家的社会生活中,宗教信仰有其特殊作用。宗教分3大类:原始宗教、民族宗教和世界性宗教。原始宗教,一般包括图腾崇拜、巫术和万物有灵观念。在中南半岛、热带非洲、美洲和太平洋岛屿的某些民族(如蒙达人、布须曼人、印第安人、巴布亚人)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民族宗教,种类很多,如印度教、犹太教、神道教等。世界性宗教,是指佛教(包括喇嘛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和伊斯兰教。这三大宗教的信徒估计占全世界民族人口的一半。佛教主要在东南亚国家、中国、部分朝鲜人和日本人中较流行。喇嘛教,即藏传佛教,在藏人和蒙古人中较流行。基督教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伊斯兰教流行也很广,其中,逊尼教派分布于北非、西非、中亚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什叶教派主要分布于伊朗,在伊拉克、阿拉伯也门和巴林的阿拉伯人中也有部分什叶派教徒。另外,在欧洲巴尔干半岛的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也有相当一部分伊斯兰教徒。

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伊斯兰教与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此三种宗教之所以能成为前三大,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三个各自被一部分国家列为国教的宗教,如基督教在欧美的一些国家、伊斯兰教在中东一些国家、佛教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分别被列为国教。基督教包括三大流派:即天主教、基督新教和东正教,其中东正教与天主教信徒较多,基督新教信徒相对较少;伊斯兰教包括逊尼派和什叶派两大派别,其中逊尼派占多数;佛教则有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三大派系。三大宗教中,以基督教人数最多,伊斯兰教次之,佛教最后。虽说是三大宗教,但三大宗教提倡和平共处,可以相互交流。慈悲,博爱,和平,是这三大宗教的真谛。

三大宗教是世界居民信奉最多的宗教,各大宗教其中又分很多教派,有的宗教内部的斗争和矛盾甚至超过外部。

基督教: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前后,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分布最广的宗教,遍布世界242个国家和地区。基督教在世界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欧美澳洲国家的文明程度高,与基督教有关。进入新世纪,全球基督徒人数达到21亿,其中天主教徒的人数为10.98亿。 在漫长的发展中,虽然基督教遭受挫折,多次改革,但是,信教人数不断发展。在众多派别中,基本形成了三大教派:基督新教、天主教、东正教。

天主教占主导的国家:意大利,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奥地利,爱尔兰,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立陶宛,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西班牙,葡萄牙,列支敦士登,摩纳哥,圣马力诺,马耳他,安道尔。

基督新教占主导的国家: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丹麦,挪威,瑞典,冰岛,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

天主教和基督教势力相当的国家:德国,荷兰,瑞士,加拿大。

东正教占主导的国家: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希腊,亚美尼亚,格鲁吉亚。

由于基督教分布极为广泛,不仅在欧美澳是主体,而且在非洲、拉美及亚洲东部都有不少基督教教徒。我们“走出去”,必然要了解其教义、风俗、习惯等,与他们打交道。

基督教经济思想因不同派别而各异,但共同点主要是:追求经济自由,独立自主,为经济利益努力奋斗;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创造价值,勇于创新;富有人将财富捐献给慈善事业。

伊斯兰教:

由阿拉伯半岛麦加人穆罕默德创建于7世纪初,到8世纪初已发展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世界性宗教。进入20世纪,在西欧、北美和南美等地区也得到传播和发展。伊斯兰教为一神教,信奉神“安拉”,安拉是阿拉伯文的译音,即“神”之意。其主要经典《古兰经》,它对伊斯兰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有巨大影响。全世界信仰伊斯兰教的总人数约在16亿人,我国有10个民族约二千多万人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科学的宗教,它鼓励人们通过真科学对宇宙、世界进行认识和思考,从而使信仰更加坚固。穆罕默德说:“学者的墨汁浓于烈士的鲜血。”就是让穆斯林们要努力学习知识,不盲从、不迷信。

伊斯兰教内部分成许多教派,主要有逊尼和什叶两大教派。其中逊尼派是现今伊斯兰教最大的教派,流行较广,什叶派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印度、巴基斯坦、叙利亚、黎巴嫩和也门等地。

在伊斯兰世界内部,围绕伊斯兰教和伊斯兰社会变革问题,出现了具有各种色彩的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在当今动荡的世界舞台,宗教激进主义运动再度崛起,迅速蔓延,并对当今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方面形成冲击波。多数恐怖主义和极端势力都与其极端思想有关,已为国际社会所高度重视。

从历史和现实看,当今世界的很多问题,乃至冲突和战争都与宗教、民族错综复杂有关。中东地区是宗教和民族关系最为复杂与敏感的地区。在我们的“现代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充满着宗教和民族问题,原因在于这个地区的宗教和民族的复杂性再加上国家政治的现代化问题。

伊斯兰经济思想比较独特,有其财产制度、商事制度、金融制度、税收制度、瓦克夫制度等。它涉及面很广,但每一方面又不十分详尽具体,其基本特点是从宗教信仰和宗教道德规范出发来观察经济事务和经济活动,从信仰者对安拉的义务的角度,做出原则性规定。

佛教:

佛教起源于距今两千多年的古印度(今尼泊尔),由乔达摩·悉达多所创。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主张众生平等。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的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最终解脱。佛教自创立以来,就在古印度广泛传播,经过四个发展时期而成熟并分为数支。佛教教徒目前近10亿人。地域分布:南亚大陆部分地区,东南亚大部地区,中国大部地区,蒙古国、朝鲜半岛、日本,另有世界其他地区的少量信徒。

佛教的教义以和平和自身修养为主,反对暴力,对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我国企业和居民,在佛教教徒多的国家经商和投资创业,一般不会发生因宗教而产生的问题,并且会有认同感。

佛教经济思想没有特别的,但体现在:素食主义者,反对浪费,为贫困和弱势人群进行捐助。

除了上述三大宗教外,世界上影响较大的宗教有印度教(与佛教相近但不同)、犹太教(与基督教相近但不相同)、神道教等等,其影响力在当地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