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

(一)世界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

1.世界土地资源。

全世界陆地总面积为130亿公顷,其中耕地15亿公顷,占总面积的11.28%;林地40亿公顷,占31.2%;牧地31.5亿公顷,占24.16%,其他用地43.6亿公顷,占23.35%。从土地利用潜力来看,主要适合于农、林、牧的良好土地占24%,主要适合于林用或永久收用的土地占12%;优质林用地占18%,优质牧用地占15%,改良后主要适合于农用的土地占8%,不毛之地占23%。这些土地资源在农业利用中受干旱影响的为28%,受矿质养分不足影响的占23%,受土层浅薄限制的有2%,受渍水及永冻层影响的分别占10%和6%,只有11%的土地在农业利用上无严重的障碍因素。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不合理的利用土地,世界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均在不断下降。[1]世界总体土地资源较多,但是,不可利用和很难利用的很多,农林牧用地不多。

据2004年《国际统计年鉴》的资料显示,在六大洲中,亚洲的土地资源最多,占世界土地资源总量的23.7%;其次为非洲,占世界总量的22.7%;欧洲居第三位,面积占世界总量的17.3%;北美洲居第四位,面积占世界总量的16.4%;南美洲居第五位,占世界总量的13.4%;大洋洲的土地资源较少,面积占世界总量的6.5%。按照人口数平均计算,世界人均占有土地资源为2.07公顷,亚洲为0.81公顷,非洲为3.48公顷,欧洲为3.11公顷,北美洲为4.23公顷,南美洲为4.84公顷,大洋洲为26.35公顷。由此也反映出各大洲的人口密度很不均衡。全世界每平方千米的人口密度为48人,亚洲则高达123人,而非洲为29人,欧洲为32人,北美洲为24人,南美洲为21人,大洋洲仅为4人。可见,亚洲是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最紧缺的地区,大洋洲则是人少地多,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世界土地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各国家差距很大,要清楚这些资源都分布在哪些国家的哪些地区。我国人均耕地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土地资源和环境压力很大。

2.世界水资源。

世界水资源现状:全世界总贮水量为13.6万亿立方米,其中淡水为总贮水量的2.5%。地球表面的2/3虽然被水覆盖,但其中97.5%是海水,剩下的2.5%是淡水,其中,又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人均水资源量在1000至3000立方米之间为缺水。目前世界人均水资源为7342立方米,最缺水的是中东地区,低于人均1000立方米,沙特阿拉伯为人均124立方米。东亚、南亚一些国家也是缺水国,如土库曼斯坦人均217立方米、巴基斯坦人均1858立方米、中国人均2200立方米。欧洲也不乐观,荷兰只有人均664立方米。据联合国统计,全球淡水消耗量自20世纪以来增加了6~7倍,比人口增长高出2倍。缺水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危及粮食安全。工业和生活用水占全球淡水量的30%。随着人口增加,用水形势会越来越严峻。目前已有1500万人死于饮用污染水,全球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出现水危机问题。[2]。世界水资源分布不平衡,特别是很多国家的水资源是跨国境的,为争夺水资源很多国家甚至发生摩擦与纠纷,中东、非洲、欧洲、东南亚、中亚等很多国家,都因水发生冲突,甚至有战争的危险。我国水资源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工业、农业及生活用水,已经拉起警钟。我国人均耕地和水资源不足,对发展农业和保障粮食安全极为不利,到人均土地和水资源多的国家进行投资,也是适当的选择。

3.世界矿产资源。

世界矿产资源分布不均衡:

石油:截至2007年年底,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1686亿吨,按目前开采水平,还可供开采41年左右。世界石油储量分布相对集中,而地域分布极不平衡,其中以中东、非洲、中南美洲、欧亚大陆石油储量最为丰富。

煤炭:2007年世界煤炭探明可采储量为8474188亿吨。世界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其探明的煤炭可采储量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 28.16%、18.15%和13.15%,其次为澳大利亚、印度、南非、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探明的煤炭可采储量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9.10%、6.17%、5.17%、4.10%和3.17%。

天然气:世界天然气主要集中在俄罗斯和中东地区。在2007年底,按地区来说,中东是世界上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拥有73121万亿立方,占世界的41.13%。从国度来看,俄罗斯天然气探明储量44165万亿立方,占世界储量的25.12%,居世界第一;伊朗目前天然气探明储量为2718万亿立方,占世界天然气储量的15.17%,居第二位;卡塔尔的天然气储量为2516万亿立方,占世界储量的14.14%,排名第三。以上三国占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一半以上。

铁矿:2008年世界铁矿资源共有储量730亿吨。全球铁矿资源主要集中在俄罗斯和澳大利亚这两个国家,各占140亿吨和100亿吨,加起来占世界铁矿资源总量的32.18%。其次是乌克兰、巴西、中国、印度、哈萨克斯坦、委内瑞拉等,有亿吨以上的铁储量。

铜矿:2008年世界铜资源储量515亿吨、储量基础10亿吨。铜储量最多的国家是智利,2008年占世界铜储量的29.11%;其他储量较多的国家,还有美国、印度尼西亚、秘鲁、波兰、墨西哥、中国、澳大利亚及赞比亚等。

铝土矿:2008年全球铝土矿资源约为550亿~750亿吨,分布在非洲(33%)、大洋洲(24%)、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22%)、亚洲(15%)及其他地区(6%)。越南铝土矿储量位居全球第三,是近年来世界铝土矿资源大国行列中的一颗新星。2007年,中国铝土矿储量为7亿吨,还不足世界储量的2.15%,人均铝土矿占有量约500kg,相当于全球人均水平的10%。

锰矿:2008年世界陆地锰储量和储量基础分别为5亿吨和52亿吨。世界陆地上锰的查明资源量巨大,但分布很不均,锰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南非、乌克兰、加蓬、印度、中国、澳大利亚、巴西和墨西哥等国家。全球约77%的储量基本集中在南非,乌克兰占10%,南非开普省北部霍塔泽尔附近蕴藏的锰矿资源占到世界富锰矿储量的80%。

铬铁矿:目前,世界铬铁矿(商品级矿石)储量为811亿吨,储量基础为18亿吨,资源量超过120亿吨。铬铁矿资源丰富的国家,主要有哈萨克斯坦、南非、印度、津巴布韦、芬兰、巴西、土耳其、俄罗斯及阿尔巴尼亚等国,其中80%以上的储量分布在哈萨克斯坦和南非。

钾盐:世界钾盐资源丰富,分布集中。2008年世界钾盐储量为82165亿吨,按照目前的开采水平,至少能保证250年的供应。钾盐资源丰富的国家是加拿大,占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德国四国储量合计占世界总量的92.13%。其他钾盐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还有以色列、巴西、约旦等国。

世界矿产资源分布极端不平衡,为了生产和消费,全球贸易和投资不断扩大。

我国国内现有石油剩余可采储量,还约可供开采约11年。天然气储量仅占全球总量的1.11%,且分布不均匀、品质不理想,勘探开发难度较大、生产成本较高。我国锰矿资源短缺,且大部分属于中小型矿床,制约了矿山建设规模的扩大。我国锰矿资源消费急剧扩张,而缺口越来越大,对外依存度已接近60%。我国铬铁矿资源非常短缺,进口量一直居高不下。2008年我国铬铁矿进口量684万吨,对外依存度达到97%以上。[3]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对石油、天然气、铁、铜、铝、钾盐等工业用量大的支柱性矿产的需求量和消耗量将空前增长,供需矛盾将不断加剧,现在石油、天然气、铁、铜等矿产对外依存度分别为52.5%、62.4%、70%和60%,其未来对外依存度也将不断增长。我国勘查开发境外矿产资源面临着巨大机遇,但相对于日本、英国、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来说则起步晚,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和跨国矿业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大部分全球重要战略性矿产资源,初步形成垄断的格局,例如世界十大矿业公司控制了西方国家一半以上的铁矿石、铜矿产量、金矿产量和锌矿产量,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力拓集团等三家公司控制了世界绝大部分铁矿石产量,目前几乎所有资源国家都对本国的优势矿产资源进行了保护,通过立法等措施提高对外合作门槛,一些国家已对我国大量进口矿产资源采取了许可证管理等针对性控制措施或附加苛刻条件,使我国利用境外矿产资源的难度不断加大。此外,随着印度、巴西、东盟、南美等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矿产资源的消费将快速增长,全球矿产资源的消费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资源供给将更加紧张,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4]

渔业、牧业、林业资源分布也不平衡,部分海洋沿岸国家,地广人稀和气候、水资源较好的部分国家是主要拥有者。资源需求和生态保护则是可持续发展的矛盾问题。